破碎、埋藏家庭教會的公開整體敬拜



4/18/2011

曼德 / 基督日報專欄作家 2011年04月18日10時34分

4月10日、4月17日中國家庭教會北京守望教會的戶外敬拜,被很多人誤讀為在維護教會戶外敬拜的權利,實際上,這是守望教會在爭取他們室內敬拜的權利,是他們在失去室內敬拜權利後不得不進行的一次戶外敬拜。而當局的目的,不單單是不給守望教會戶外敬拜權利,而最關鍵的是不給守望教會整體性的室內敬拜權利。直接來說,就是讓有近1000名會友的守望教會分散成基督徒家庭裡面的聚會,或者人數在20人以內的聚會,不讓你成為church(有教堂的教會),而讓你成為followship(家庭或小空間中的團契)。分散化、破碎化、隱蔽化家庭教會,是當局對付家庭教會的一貫政策。而守望教會進行整體性、公開性的敬拜的訴求和異像,是與這個政策直接相抵觸的,所以爭戰無可避免。

1949年後不久,中國政府基督教會——三自教會(所謂的自治、自養、自傳的基督教會)建立。而不參加三自教會的基督徒信仰團體,被稱為家庭教會。家庭教會在中國是非法的,不能以獨立社會團體來登記和被承認。20世紀末以來,中國家庭教會大為興盛,形成了一個獨立於三自、獨立於政權的教會體系。她人數眾多(估計有4千萬)、體系龐大(幾乎遍及全國大部分城鄉)、不乏經費(奉獻捐款的數目是巨大的)。中共當局在改革開放後,逐漸對家庭教會的政策由消滅調整為監控。除了少數派別外,中共當局對待家庭教會沒有像對待法輪一樣——定為邪教後徹底鏟除,中共不敢定基督教家庭教會為邪教,有幾方面的原因:

首先基督教是歷史最悠久、影響最廣泛的正教,全世界大部分國家,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都是基督教人數占主流的國家,這些國家中的政治、經濟、文化要人,大多是基督徒,如果定基督教為邪教,那中共就要把自己不僅開除除聯合國國籍,也要開除人類的人籍了。

其次,當局扶持的三自教會,撇開政治性,在教義、經典、聖禮上也大體相同,都是同一本聖經、同一個三位一體的上帝。如果定基督教為邪教,那麼自己的這一大塊,又如何處理呢?

第三,家庭教會這麼多年來的表現,是非常溫和的,就是累遭逼迫,也忍氣吞聲。而且家庭教會在社會救濟、社會文化貢獻也有越來越大,國內很多各界名人,都已經是基督徒,甚至很多官員,成為了地下基督徒。這些綜合因素,是當局一直不敢定基督教家庭教會為邪教的根本原因。

徹底鏟除不行,就用控制發展和分化隱藏的方法來對待家庭教會。本人在國內時與全國不少家庭教會有過接觸。給我的感覺是,雖然各地政策差異很多,有地方控制力度大,有地方能夠包容,但是所有家庭教會,基本上都在政府的監控之中,一旦家庭教會人數擴大(估計超過100人)、一旦產生了社會影響力、一旦涉及到某些敏感事務,那麼家庭教會頭頂的懸劍就會落到頭上。由於人數不斷增長、也由於眾多高素質信徒的湧現,這把懸劍就落到了北京守望教會。從2006年開始,當局開始關注北京守望教會。守望教會以主動的姿態,與當局進行了交流和溝通,尤其自2006年以來,守望教會試圖以獨立社會團體身份進行登記。

登記問題在中國家庭教會界是個敏感問題,因為政府允许的登記是以三自教會附屬機構名義登記,但如此跟家庭教會的信仰原則有衝突(順服神而非順服人,家庭教會認為三自教會政教不分、崇拜偶像)。而守望教會希望的以獨立社會團體名義進行的登記,當局是絕不允许的。當局可以對家庭教會默認,但不能讓她合法化、浮出水面,這是守望教會與當局衝突的最初原因。不僅不讓登記,為達到當局分散化、隱藏化家庭教會的目的,當局在2008年 「5•12大地震 」前一天,強行中斷守望教會禮拜儀式、逼其分散。2009年10月底,守望教會所租房屋主人受到壓力,中止租約,故守望教會不得不在11月1日和8日冒著大雪在公園門口進行敬拜。

守望教會籌款2700萬購買的房屋,卻因房主受壓力遲遲不給交付。2011年以來,守望教會租用的房屋主人又受到壓力,逼他們離開,在新的地點沒有著落的情況下,守望教會不得不在4月10日再次舉行戶外聚會。眾所周知,這次戶外聚會因牧師同工被軟禁、100多位信徒被帶走,而在中途中斷。4月17日的公開敬拜,據最新消息也有30多人被抓進了派出所。守望教會堅持戶外聚會的目的,就是要實現整體公開的室內教會敬拜。顯然,如果能允许他們進行室內公開整體敬拜,也就不存在戶外敬拜。正如守望教會治理委員會在4月12日發布的公告中所說的:

「教會的立場依然是不變的,我們會繼續堅持戶外聚會,直到主為我們開一條出路。我們已經購置的大恆科技大廈二層的場所,由於政府部門的干預,至今不能拿到鑰匙;我們新租賃的錫華,在教會公布要遷移過後不久,也馬上受到干預而無法使用。盡管教會在決定戶外敬拜後,也有政府部門的人說教會可以去這裡或那裡,但教會過去三次試圖使用新的租賃場所均被攔阻,我們已經無法相信某個人的承諾。這次教會提出需要書面憑證,乃是希望借此使某個能夠代表政府的部門真正站出來,停止自己的不作為,作出負責任的決定,與守望教會一同來面對當下的政教關係的新局面。今天,我們仍然認為,讓守望教會進入自己所購置的場所,是解決當下教會場所問題的最好方式,是一個政教關係良性互動得以開始的契機 」。

可見,守望教會的訴求只不過是:或者給予他們已經購置的場所鑰匙,或者給予一個可以在室內進行崇拜的書面憑證。這個要求是非常低微的,是世界大多數國家公民看來再正常不過的。

這個卑微要求,與一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經濟體的泱泱大國的氣度來說,完全不成比例。而當局之所以不答應這個要求,是它要實現其分散、隱蔽化家庭教會的政策。可見,現在問題的焦點就是守望教會的整體性和公開性敬拜,只要守望教會不堅持這一點,分散成多個點聚會,當局是默認家庭教會的存在的(這跟對待法輪的消滅鏟除政策不一樣)。而為什麼守望教會要堅持公開性、整體性的敬拜呢?

一方面,這是一個發展了20多年的教會的必然要求。在西方國家,也有不少教會是從家庭的團契(followship)開始發展起來的,當人數增長到100 人左右,就可以建立教堂,公開、整體性過信仰生活,而守望教會人數已經到1000人了,更應該購置教堂、公開敬拜。教會事務的處理效率、教友之間的感情、信仰聯繫,也讓他們整體而非分散聚會。在美國,大概40人左右就有教堂了。

另一方面,這是教會廣傳福音、影響文化的必然進程。正如在美國的基督教學者劉同蘇牧師在其文中所說的:「秘密地躲在家庭裡面聚會,對基督徒本身的靈命並沒有什麼本質的影響,但是,卻肯定無法將福音帶給整個社會。在這個時代,上帝已經命定教會要將福音傳至中華民族的各個人群,僅僅守在社會邊緣或者躲在隱秘地方是不可能完成這一使命的。在這個時代,上帝已經揀選了家庭教會作整個民族的守望者。福音不再是在邊緣區域悄悄傳遞的‘小道消息’,而是在空曠明亮之地向全城喊出來的主流聲音。公共生活空間是最大限度伸展到整個社會的平台;守住了公共生活空間就是把握了通向全社會的最大通道」。時代的腳步已經使中國家庭教會從農村走向城市、台下走向台上、邊緣成為主流,這個時期,公開、整體性的敬拜無論從教義上、還是從公民信仰權利上來說,都是應該的。

從教義和教會歷史看,公開、整體性的敬拜在基督徒信仰生活中也是常態,而退縮在家庭、隱藏起來的聚會一般都是在非正常的受逼迫時代。在聖經中,譯作「教會」的希腊文是“ekklesia”,它由「出來」和「呼召」兩個字根組成,故合起來有「呼召出來」的意思。

這個希腊字在新約裡首先被主耶穌提起(太十六 18),然後被祂的門徒們在行傳和書信中普遍地應用。希腊文“ekklesia”這個字原被「七十士譯本」用來翻譯舊約希伯來文的“qahal”,它在舊約中出現123次;所源自的字根意思是「聚在一起」;中文聖經譯作「全會眾」 (民十四5)、「大會」 (申九10)、「會」 (士二十2)等。可見:教會是神從世界裡呼召出來,聚集在他面前敬拜他的神兒女的總合,整體性是教會的內在屬性。在舊約中,無論是亞伯拉罕家族的敬拜、摩西在曠野上成千上萬以色列民的敬拜聚集,還是所羅門在神殿中不計其數的神的兒女的敬拜都是公開的、整體的,在新約中,沒有遭受逼迫的情況下,諸如耶路撒冷教會也是公開的整體的。313年米蘭赦令後,基督教信徒的聚會開始走上了公開整體敬拜的階段。而分散、破碎、隱藏的教會,是非正常狀態下的教會。例如在初代教會在羅馬帝國逼迫基督徒的時期,在宗教改革時代,天主教國家中逼迫下的基督教會,在共產主義國家的基督教會等等。總之,公開、整體才是基督教會敬拜的正常狀態,而破碎、隱藏是基督教會敬拜的非正常狀態。而前者是我們基督徒必須要不斷尋求的正常的敬拜方式。

眾所周知,宗教自由是人類的第一自由,是一個人確定自已生命意義和永恆價值的權利,它甚至先於人的生存權和言論權,對於信徒來說,寧可肉體死亡也不會更改他的信仰。對於信徒來說,信仰是有關神、上帝和造物主的認知權利,因此這是一種先於人與世界的受造、存在的權利,具有無比的神聖性。為什麼守望教會信徒敢於在政治高壓下進行公開戶外敬拜,關鍵在於信仰已經使他們將生死置之度外,而這種信仰的力量,是任何專制強權都不能使之屈服的。正如基督教歷史一再證明:殉道者的血,帶領基督福音的大復興。

最後,我們再次懇求中國當局,請尊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信仰權利、請體認北京守望教會整體公開的室內敬拜訴求,請在守望教會身上兌現宗教信仰自由的承諾,盡快能使守望教會提出的兩個小小要求(歸還鑰匙、給予憑證)中的某一個得到落實,正如聖經所說:「以色列的神,以色列的磐石曉諭我說,那以公義治理人民的,敬畏神執掌權柄。」(撒母耳記下23章3節)

(曼德,本報專欄作家。90年代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2004年北京受洗。基督徒作家、羊文化首倡者,曾在大陸數百家教會、工商團契、企業演講,亦經常於眾多主内刊物發表文章。曾在大陸出版《天職》、《新職業觀》,在香港出版演講光盤《信仰與經濟》,在美國出版《榮耀職場》。現於美國攻讀神學。)

http://www.gospelherald.com.hk/com_hk_list.htm?scat=chi_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