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10月以来,缅甸政府军与克钦独立军之间的战争,造成大量难民进入中国云南边境地区。迄今为止,中国大陆境内的基督教会担任着主要的难民救助工作。
缅甸有七个省和七个邦,七省的居民主要是缅甸的主体民族缅族;七邦是指克钦邦、掸邦、钦邦、克伦邦、克耶邦、孟邦和若开邦,多为各跨境华裔少数民族聚居地。自缅甸1948年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独立后,缅甸政府军与各邦追求更大自治权的民族地方武装不时发生冲突。夹在中国、印度之间的克钦邦面积大约8.9万平方公里,在缅甸全国居第二。首府密支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二战中,中国远征军和英美盟军与日军在此进行激烈的战斗,并取得“密支那大捷”。该邦资源丰富,《纽约时报》称它为“玉石与黄金之邦”。有专家介绍说,克钦邦的主体民族是克钦族,分为“大山”、“小山”、“载瓦”、“茶山”等几个支系,与中国少数民族景颇族和傈僳族、印度境内的阿萨姆族等同源同祖。
缅甸政府军与克钦独立军因为战争而造成难民进入中国边境并非第一次。克钦独立军是缅甸国内老牌的少数民族独立武装,当地人多称其为“山兵”,部队主要沿用英国军队的管理体制和教练方法。自由掸邦网刊出的评论说,在缅共时期,中国曾直接或通过缅共人民军给克钦独立军以支援。据介绍,克钦独立军是当地少数民族地方武装中力量最大的一支,拥有大约两三万人的兵力,但与缅甸政府军相比,仍然看起来很弱小,缅政府军现有总兵力约50万。只是,忆及当年“抗战”态势,50万兵力哪怕是倾巢而出,恐怕也难以在克钦地区大获全胜,因为1940年代日缅联军当年为了促使缅甸独立,曾与中国远征军和英美盟军在密支那等地决战,结果是日军惨败,全军覆没,仅有一位日军战士生还,即为后来在“密支那大捷”纪念地兴修“卧佛寺”以慰亡魂者;这一点,实在是有前车之鉴、历史先例的。
克钦独立军与二战期间中美军101部队克钦(景颇)突击队有关,至今美军中仍然保留其部队番号并有101部队基金会,因此其内部许多人员一直以来都认为可以得到美国的直接支持。克钦独立军组建于1960年代《中缅边界条约》签订之后不久的1961年2月5日,当时,由于不满意吴奈温将军为代表的“大缅族主义”,缅军中的一支以“早丹”等三兄弟为首的少数民族军来到克钦地区,1962年2月,他们宣布成立了“克钦独立军”和独立的“克钦政府组织”、“克钦政党”,从而谋求克钦独立,并实际控制了克钦邦。随后,缅甸军政府开始对其进行了长期的围困与打击。
1987年5月,缅甸国防军对克钦独立军进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围剿。由于时任克钦领导人执行不抵抗政策,其“中央政府”被迫退到距云南盈江边缘数百米的“勒新”,很多人进入中国境内成为难民,使盈江边境上还曾经存在过著名的“岔河难民村”。后来由于夏季丛林暴雨突来,阻挡了缅甸政府军的继续进攻,克钦“中央政府”才得以保存。
1989年3月,缅甸国内最大的反政府武装“缅共人民军”瓦解,克钦独立军在武器等方面断了重要来源,形势对克钦独立军开始不利。于是他们决定与缅甸政府进行停战谈判,克钦独立军与缅甸政府军遂即于1994年终于达成停火协议,缅政府承认其为“克钦邦第二特区”,其辖区即如今的克钦邦东北部,与中国云南临沧市、德宏州、保山市、怒江州、西藏昌都地区、林芝地区及印度的阿萨姆邦接壤,下设12个县。除了克钦独立军掌握的“第二特区”,克钦邦还有克钦新民主军控制的“第一特区”。克钦新民主军是1989年10月由缅甸共产党101军脱离缅共另立门户的武装组织,现控制区约6000平方公里。
缅甸内部各武装派别山头林立给中国的边境安全带来巨大挑战。该地区名义上由缅甸政府控制,但缅甸的两支武装———克钦独立军和边防军均在附近盘踞。边防军又是由缅甸政府军改编的三支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组成,其中就包括克钦邦第一特区的克钦新民主军。尽管边防军在表面上归顺政府军,但该武装的首领并不愿意为打击独立军而损耗自身实力,因此三方一直以来都处于紧张的僵持状态。
自去年10月份以来,缅军在与佤联军和猛拉军和谈后,调重兵开始攻打克钦,克钦独立军由此进入困局。战争初期,随着缅甸政府军与克钦独立军小规模的军事冲突,随后渐渐演变为缅甸政府军还与掸邦南部军、掸邦北部军、克伦族解放军和克耶民族武装的大面积内战。不过,克钦独立军的所有政治博弈都无法改变缅甸政府军越来越猛烈的军事进攻。
随着双方军事冲突的规模扩大,更多的地区及民众被波及,人们纷纷扶老携幼逃离家园。表面上看,此轮冲突源于克钦独立军对政府整编要求的抵触,事实上利益争执还是主要原因,其中包括争夺一些水电站的控制权。缅甸问题专家石安达说:“克钦独立军与政府军停战后,后者一直在吞并克钦原来的土地和矿藏,比如克钦邦是缅玉之乡,其中最为名贵、水色质地居世界之最的翡翠,就产于克钦邦的孟拱,但是缅玉的开采和销售在上次战争后已经被缅政府夺去主要控制权。”
“我们克钦只是希望成为一个高度自治的地区,并不是要从缅甸分裂出去,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总是乱造谣。”克钦独立军的军官说,“这使得缅甸政府军攻打我们变得很有理由,我们无处申冤,只能在战场上较量。”此前,虽然众多缅华中间地带的少数民族独立武装表现出要与缅甸政府军决一雌雄的姿态,但是真正保持着战斗状态的几乎只有克钦独立军。
据了解,2011年5月初,克钦独立军军委主席恩板腊在泰国清迈得到美国和欧盟NGO资助,成立了统领缅甸6个少数民族武装的缅甸全国民族联合联邦委员会(后发展为12家)。恩板腊认为,协商对话应有联合国、东盟及中国、美国、印度等国际社会的代表参加。其后恩板腊受邀前往美国访问,在会见美国众议院、参议院的代表时,他希望后者帮助解决缅甸的民族问题,美方则表示要尊重中国的意见。很多人由此建议中国方面应该尽快给予必要的国际人道主义援助,在换得边疆局势稳定的同时,也可以让克钦群众对中国人心存好感,未来支持中国在克钦当地的投资发展。
不过,与2009年8月发生的“缅甸果敢难民事件”不一样的是,中国政府方面一直没有对这些难民施与援手。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克钦政府毕竟仍然存在,与当时果敢政府被完全击溃的情况不一样;二是与克钦族相对应的景颇族在中国是跨境少数民族,与果敢华人(汉族)为主的情况不一样,显然不容易获得更多中国人的共鸣。目前,克钦独立军辖区内的男子几乎全部被武装到前线战斗,因此各个难民点里几乎只见妇女、儿童和老人。这似乎也是中国方面无法插手的一个重要原因:后方的困难全部由中国方面解决了,那么前方的克钦军人就可以安心与政府军作战了,那样必然引发缅甸政府军方面对中国的不满。而对于中国方面的顾虑,克钦军方面自然心知肚明,因此目前也只能忍耐。
目前,整个克钦邦除密支那等大城市和主要道路附近由缅甸政府控制外,其他基本上都由克钦独立军控制。由于双方战争时间太长,死伤人数太多,留下的恩怨也太深,在克钦政府的官方文件里至今还记录着政府军士兵残酷对待克钦妇女的案例。也许除非在现实的战场上分出胜负,否则他们很难主动向对方让步。
“缅甸不仅仅是缅族的国家,由于我们在国际上没有话语权,并且蒙受着许多污蔑,所以我们的意见总是得不到合理反映。”克钦独立军的军官说,“虽然缅甸已经产生了新总统,但新政府对待我们的态度没有多少转变,甚至军事行动越来越残酷,因此我们认为缅甸仍然没有实质性变化,还没有成为真正的民主政府。”他强调,这样的意见不仅仅存在于克钦独立军,而是许多少数民族武装的共识,“因此国际势力的介入只是让缅甸政府获得了利益,少数民族武装的情况却没有多少改变,甚至更差”。
不过,缅甸国内局势还是受到了国际局势变化的影响。在2011年12月初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问缅甸期间,吴登盛总统表示“正在酝酿第二次彬龙会议”,愿意通过谈判实现全国全民族全面和解,不过由于缅甸国内权力纷争的复杂因素,他始终无法命令政府军停止对克钦独立军的军事进攻,因此克钦的大山里一直炮声隆隆,站在云南边境线附近也能隐约听见。在交战期间,缅甸总统吴登盛特使、政府铁道部部长吴昂敏与2011年末在泰缅边境会见了由掸族、克伦、克雅、钦族、克钦组成的民族武装代表团,各方均同意签订停火协议或在签订停火协议前举行进一步和平谈判,加上之前佤邦联合军、勐拉同盟军等已签订和平协议,绝大部分少数民族武装都进入了和平状态。按照目前的情况看,克钦独立军与缅甸政府军走向会谈极有可能是大势所趋,但是过程不会很顺利,因为彼此间的争议仍然很大。
缅甸国内的军事和政治事态的发展何去何从,人们拭目以待。对于中国教会来说,在这个时期按照耶稣基督关于“爱你的邻舍”教导,挺身而出正在担负着超越政治和民族界限的难民救助工作,岂不正是将荣耀归于我们在天上的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