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援助协会特别报道:《开普敦承诺》与福音化前景北京研讨会纪要(下)



6/12/2012

对华援助协会  2012年06月12日

接上篇报道:http://www.chinaaid.net/2012/06/blog-post_12.html

clip_image002徐永海弟兄(下右图--对楚延庆发言的评议):

刚才胡老师说了一个很乐观的观点,说:中国的家庭教会再过10年、20年,就要达到4亿人,人数要达到总人口的30%,将对我们国家的民主化产生一个非常好的推动作用。听了楚弟兄的发言,我又看到了一个悲观的现实。刚才说的5部分人,其中3部分是我们中国家庭教会的人。一部分是参加大会的,一部分是大会的组织者,一部分是很多的家庭教会的领袖,这三部分的主要人员,都不再纪念洛桑会议,甚至把洛桑会议忘记了。

一个悲观,一个乐观,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呢?

clip_image002[4]从胡老师说的观点,这一定是个事实,中国的基督徒肯定会越来越多,当我们中国的基督徒能达到中国总人口的30%的时候,肯定会影响到我们国家的,即使达不到30%,我想北京的基督徒在北京的知识分子中,即使真正的基督徒能达到10%,也会对我们这个国家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如果北大、清华、科学院、社科院能有10%的基督徒,我们这国家不可能没有大的变化。

那么我们再看看楚弟兄的观点:有谁还在记念呢?是那些所谓的教会的领袖不再纪念了。当今教会的领袖们反到把洛桑会议给忘记了。那么,我看中国家庭教会的出路,是在教会的领袖上,还是在广大的基督徒身上?我们是否还应该把我们传福音的使命,寄托在少数所谓的教会领袖身上?还是寄托在我们这些更多的普通的基督徒的身上?如果我们寄托在少数的教会领袖上,我们会很悲观,因为他们在所谓的应该纪念的时候,他们本来能够有所纪念。但是我相信中国有很多广大的基督徒,不会受教会领袖的自义,同样,我相信今天我们这个会议的组织者,王军弟兄、胡石根弟兄,可能不是在人们眼中的教会领袖,都是普通的基督徒,但是中国的福音的兴旺,就在我们这些普通的基督徒身上。


当我们每个基督徒都肩负起这个使命的时候,中国一定会福音化,中国的福音化也一定会推动中国的民主化。我就说这些。

clip_image002[6]王军弟兄:主题发言和评议之后,接下来进行下一阶段的研讨发言。我这里专门用了计时器。每人发言三分钟。当它响起时,是提醒你可以作下一分钟的准备。依照顺序,先从这边开始。

孙浩弟兄:先从我这开始?那我就扔真正的砖头了。《开普敦承诺》我后来学习了一下,觉得落实非常重要,我是经营企业的,非常重视落实,凡事都要有落实,否则的话,讨论得再热闹,要是没有落实的话,就一点作用也没有。就像刚才胡老师讲的那样:“我们可以缺席洛桑大会,但是我们不能缺席洛桑运动。”洛桑运动该怎么来做?刚才楚弟兄也分析了遗忘的人群,有一部分人不久就遗忘了,有些教会领袖由于限于他们的身份,他们也不敢有太大的动作,所以他们也会遗忘,官方希望我们最好是全部忘掉。

这时候谁来做呢?徐永海弟兄也强调了,还是普通基督徒来做,比较合适。所以我就想通过下面的具体的一些做法,提一些建议:我们在教会里面更多的宣传《开普敦承诺》的内容;更多的强调《开普敦承诺》对我们现实生活的一些指引;制作一些小册子,做一些分享;雅和博教会也可以做一些课程,作为雅和博教会的特色。我们忠实的在履行,来宣传洛桑运动的一些文件。到各个教会去宣讲。

我在爱加倍教会,也提过小组查经的时候学习《开普敦承诺》,把内容先学会,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有的态度。《开普敦承诺》是福音派的主要观点,非常符合圣经,符合主的原则。通过这样的宣传和学习,也使得各个教会合一的一个步伐,大家在信仰和认识上一致,再逐渐走向合一的道路。一是印制一些小册子,二是重点来宣扬这个事情,三是在各个教会以巡讲来推动,四是跟更多的传道人宣传,我们不能忘记普世宣教的《开普敦承诺》的号召。

还有就是研讨会,各种主题可以不断的开,比如“普敦承诺与中国基督徒”等等的。不断的把主要内容,一条一条的细化,形成系列的一直开下去。谢谢!

楚延庆:胡老师引用了许多的资料和数据,包括赵晓和李凡的。对于这些人的数据,我有一点保留的看法。关于福音化前景的问题,有些人说明天和将来事情的时候,我认为说的人最好自己要相信,要是连自己都感到没有把握和疑惑的事情,做预言还是要谨慎为好。要照着信心程度的大小来说未来的事情。未来10-20年中国达到30%人口福音化,真的相信吗?要是自己都没有宣教和传福音的热情,又如何能够预言中国教会会如此的辉煌呢?

徐永海:关于对中国福音化未来的预言,我是相信这预言的。我是相信中国在10-20年后肯定会福音化。对福音化有更好的理解,有的人信心大,应该高兴才对。再一个中国的福音大门实际上已经打开了,中国在20-30年前就说:“打开福音大门”,那么现在这句话已经是过去时了。从人数上来说,从规模上来说,都已经打开了。从数量上来说,我们暂且不说,要从质量上来说。什么是质量?就基督教来说,我们原来都是一个个个体,然后变成一群群体,我们应该成为一个集体,有集体的声音。当我们能有集体的声音了,我们的质量就才表现出来了。不管从全国来说,从北京来说,我们应该逐渐的各个家庭教会联合,逐渐的能够发出一些集体的声音。

比如今天的研讨会,我们可以说是在往这方面逐渐的去走。我也非常感谢王军弟兄在往这方面做,实际上我们就是几个家庭教会,在想办法发出一个集体的声音来,当我们这个声音越来越强,越来越频繁的时候,这个就是质量。所以说,我们这个质量,不是非要一群牧师聚在一起,形成一个信约呀!什么承诺呀!我们不需要,就是要形成一个我们大家能够聚在一起,发出集体的声音来。希望这类的会议,王军弟兄、胡石根弟兄能够经常的召集。我就说这么多。

陈天石:来到这个地方心里头很平安,也很高兴。在“《开普敦承诺》与福音化前景”研讨会上,我想说的是,洛桑运动的开普敦大会,中国的代表当时没有去成。我就觉得甚好!当时听到参会代表受阻,并不是幸灾乐祸,因为这样的话,才使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们中国宣教的环境;让国外的基督徒都看见,我们中国基督徒面临的问题究竟是什么?

洛桑大会无疑是神的大会,会议的认信和行动号召,都是要推动世界的福音化。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教会诞生以后所有的大会,基本任务就是宣教,传扬全备的福音。全球性的会议,我们中国能不能去成,实际上没有必要那么计较,因为对于任何一个集会谈论我们的信仰,展开我们的行动,主张我们宣教的目标,我们在哪里都可以开的。对于开普敦会议我们能够去与不去,实际上我不是很在意的。当然我也是赞成,这么的一个会议大家能够去参加,主要还是我们要知道,也不忘记,我们所面临的环境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

我主张在我们服事的这个环境里面,在我们中国,在北京,在每一个地方,有更多的各种各样的、神通过教会所召集的大会,我们能够冲破各种的压力,用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人群,多开一些大会就好了。所以今天我很高兴,今天这个研讨会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在我看来就已经是大会了。其他的感想以后再说,就说到这个地方。

朱红:宣教的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普世性的问题,我们中国的教会作为普世教会的一部分,做我们应当做的工作。第二就说,《开普敦承诺》呼吁基督的教会归回谦卑、正直和简朴,这是非常的有意义。既然是讲普世的,这个普世就是要归到耶稣基督那里去就普世了。那么现在不普世的是什么东西呢?就是甲教会强调甲教会的特点,乙教会强调乙教会的特点,然后边界越来越清楚,差异越来越显著,大家都是看差异的那部分,不是看共同的那部分,就普世不了。

所以普世这个东西就是去差异,不要过分强调你某个教会、某个教派、某个宗派的东西,而是强调普世的东西,大家共同的东西。然后归到基督里面来,在基督的身体里面共同合一,不是在教会的某长老和牧师里,我们是在基督的身体里的合一。然后再宣教,我们大家一起来做这个工作。只要是有利于基督教的传播,有利于我们福音工作的开展,不管是哪个教会的,不管是哪个教派的,都要合一。在这一点上的话,我们在座的能不能有个具体的行动,就是我们不过多强调我是某某教会的什么某某职分的人,就是简单的介绍是某某教会的弟兄,某某教会的姊妹,就可以了,以后我们不强调个人的职分,这是我们能做的一件事情。

不强调差异性,只强调共同性,我们自己也要谦卑下来clip_image002[8],把自己的骄傲放下,把自己教会的骄傲去掉。我们大家在基督里面联接,只有基督才能使我们连接。我们自己想自己的事情,就会有许多的弯弯曲曲,我们想着基督,想着祂的事情,自然就正直起来了。还有一个是归回简朴,简朴就是不要有太多的政治,教会里面也有政治,许多人在教会之间有政治,教会内部有政治,我们能不能把这些东西尽可能的去掉,回归到基督的简朴上来,我们就做一件事,比如我们现在就做宣传和传播《开普敦承诺》的事情,简单化。

孟元新:中国家庭教会是不应该被遗忘的人群,通过这些代表(参加洛桑会议的代表)就显出来。在以前的话,中国家庭教会到底有多少?参与的人群规模到底有多大?在以前都是模糊的。现在就显出来了。第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对于《开普敦承诺》的认信,它强调就是爱!特别的地方就是我们要爱邻舍,这一点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确实是有太多的不好情形。我们需要做很多功课。第三点就是关于行动号召里面,福音化是个挑战,在破碎的世界中活出爱,确实是很大的挑战。

现在各种信息都在迅速的传播和发展,所以,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在传福音的过程中,怎么在世人面前去见证主耶稣?

胡石根:确实,对于我们家庭教会来说,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点,回归正直。破碎的世界是需要整合的,那就要像朱红刚才说的,我们要归到耶稣基督那里去。耶稣基督是教会的头,我们众教会是耶稣基督的肢体。所以我们要回归到肢体的概念上来,这样我们就成了一个完全的整体,我们就不再是个体。就像圣经所说的,我们连于基督元首,这个身体上的百肢各节都发挥各自的功用,才能有有效的行动,我们成为以耶稣为头的教会的这样一个群体。

第二点就是回归简朴。教会里面有许多复杂的人事关系,有很多的繁文缛节,有很多扯不清的闲气矛盾。只有回到耶稣那里去,我们谦卑正直,自然就能简朴,这是肯定的。另外就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产品的丰富,人们物质精神需求越来越容易得到满足的时候,我们就渐渐的不再简朴。尤其是在西方,西方教会现在面临的的挑战,就是不再简朴,我们中国的教会也有这种苗头出现了。我们要防止重蹈西方教会那样一种铺张浪费、繁文缛节的覆辙,真正要回到耶稣那里去。这样我们就需要回归谦卑、正直和简朴。

另外我想补充几句:说一下研讨会的缘起。今年3月份的时候,爱加倍教会的孙弟兄给我寄来了《开普敦承诺》全文的翻译本。我觉得不错,就做了个别文字的润色,成了现在这个文本。杜老师觉得文本太长,不宜印成单张散发,建议我作一个扼要介绍。我把10条认信和6大行动号召罗列出来,加上序言的简介,再加上我的行动建议,大概只有2000字。上个月,与王军弟兄、朱红弟兄、还有张敬同姊妹等人多次商议,搞一个教会间的主内交通,专门讨论《开普敦承诺》。雅和博教会欣然承担了相关筹备组织工作。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美好的聚会交通。

杨慧文:我对“开普敦认信和号召”换一个角度来看。“开普敦认信“中提到了10条,这10条有几个核心的概念:第一个是神,第二个是爱,第三个是话语,第四个是福音,还有一直在提的概念就是“我们”。实际上对于“我们”来讲,首先最重要的是神的概念,那么神是什么?圣经告诉我们神就是爱,爱又分为圣爱、友爱,还有性爱。其实“认信”一直都在强调《圣经》的真理就是爱的问题。第6条是说“我们爱上帝的话语”,前面5条都是在讲神。而上帝的话语就是《圣经》,我们爱上帝的话语,我们爱《圣经》吗?我们是不是把《圣经》作为我们最基础的东西来去研读。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每天读《圣经》的时间的多少?我们对《圣经》的运用,是不是一直在贯穿在我们的全部生活当中?贯穿在我们的行动、思考当中?爱上帝的话语这个不能不说。

后面的“认信”是我们爱上帝的世界,爱上帝的福音,爱上帝的子民,爱上帝的宣教,归纳起来实际上是福音的问题。而福音的问题从三个方面来讲,第一是让人认识耶稣;第二个就是好消息,让人悔改,经历到悔改让人重生,从社会世俗的角度讲,就是从一个社会人,变成一个文明人,基督徒要做一个文明人;第三点就是说福音可以重塑公平正义,实际上福音是重塑的基础,这样归结到宣教的问题,宣教又有言传和身传问题,言传是劝说讲解,其实更重要的是身传,首先是要有行为上的见证,再一个就是要有行动上的见证,行动上的见证就是要爱出来,“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

归结下来就是《开普敦承诺》的第二部分——6条行动号召。就是如何去传福音的问题,包括对真理的见证,教会回归谦卑、正直和简朴,按照圣经上的讲法就是:不要爱世界,要爱神,爱人如己。最后要求在宣教上的合一,其实是要求我们走向生命上的成熟,在教会里头做的更好些,达到成熟,这样达到教会的合一。

李海:我要讲话就觉得内心里有点困难。为什么有点困难呢?因为我自己觉得,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我到底是不是一个基督徒?大部分人不同意我是,也有个别的人同意我是。别人承认不承认其实不重要,我自己还是希望能够成为一个基督徒!

(大家热烈掌声表示赞赏。胡石根引用圣经说:“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口里承认,就可以得救。”)

就是说我心里是否有这个愿望?那么我就在想:我到底是不是呢?我想什么是基督徒?基督徒就是活在神里面。

这个对我就有一个问题:我关于神的知识有限。但是,不论我关于神的知识是不是有限的,活在神里面,就是基督徒,可以说是好的基督徒。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我也学过辩证法,但我不是在玩弄概念,就是:我既是一个基督徒,也不是一个基督徒。

就是在很多的方面我还是人,是从坏的方面来讲的人。从“人本主义”来讲人是一个好东西,这个我不反对。但是从坏的角度来说,我还是一个没有摆脱原始状态的一个人,在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不是基督徒。我在神的面前,还远远的没有做到基督徒的标准。

但是,我还有一个愿望,甚至有的时候,是活在神的里面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有时候,我又是一个基督徒。现在我就暂时以“我也是基督徒”的角度来说话。因为我的知识很有限,基础很有限。我特别感谢神,因为我每一次参加教会的活动,都激发我很多的思考,从内部激发出很多的思考。

今天我想说的就是关于爱的一个思考。什么是基督意义上的爱呢?我所理解的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是这个世界的完整性。就是说我们在进入基督之前,我们是支离破碎的,我们每个人,或整个世界,或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支离破碎的,因为是处于原始状态嘛!自发状态。当我们进入神以后,可能绝大多数场合进入神是通过信仰,我们就获得这种完整性,获得这种整体性。

怎么获得的呢?我有一个观点就是我们可以把神定义为价值,在这个世界上我把神定义为价值。凡是这个世界上一切有价值的体现,就是神的体现。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去看世界,实际上这个世界,你可以把它说成是神造的,因为它是完整的,它是有机的东西。如果是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跟世界上的每个事物,每个人,哪怕是对立的教派,不同的社群,我们是互相依存的。我们看一个人的时候,不会觉得一个敌人出现了,而是觉得,一个普通的,能够使我们更完整的一个人,或者是事物出现了。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整个世界,包括整个人的时候,我们就会发觉,就是统一的,就是像受造的我们身体一样,是完整的。我就谈到这吧,这是我的理解。

张敬同:很高兴能够参加这样一次会议,听到诸位弟兄的精彩发言。说到“《开普敦承诺》与中国福音化前景”的会议,我觉得应该叫第一届会议,还有后续的。我想提到杜老师,还有胡老师和王军弟兄他们不懈的努力和促成下,这次会议得以开成,所以非常感谢。

就我个人来说,我是一个非常不合格的基督徒,所以我一直觉得自己是没有资格去传教的,这也是我没有传教的一个理由吧!

杜老师为什么一再提议,要把《开普敦承诺》作为我们需要来做的一个事情?她的意思,与刚才朱红弟兄说的是一个道理,就是说“我们中国可能是要面临一个支离破碎的局面”。就是以前我们这个国家曾经信仰过三民主义,但是三民主义被打到台湾去了。后来又信仰了共产主义,但是共产主义又被共产党人自己给断送了。那么对于未来支离破碎的中国,就需要有一个新的指导的信仰,我们这些基督徒都相信只有神的大爱是共同信仰,也可能只有神的大爱才能够引导中国,走向一个光明的前途。

刚才孙浩提议我们对《开普敦承诺》开了这个会议之后,还要去做,就是印一些小册子在各个教会散发。我觉得可以在网络上建立QQ群之类的,把有共同异象和行动的基督徒能够聚在一起。我们信仰是统一了,但我们人却是太分散了,大家彼此没有来往,没有联络的话,大家就很难做一些共同性的探讨。就我个人来说,《开普敦承诺》既然我已经认同了,就按照每一条承诺尽量去做,首先做一个合格的基督徒吧!

孙浩:我首先回应一下李海。从我自己信主的经历来看,首先你要相信,那么你自己生命的成长,信了之后,在里面的成长。不是你成长完了,你再信,而是你先进来,然后会有一些慢慢的成长,如果是你要说,炼好了我再进,好像没有几个基督徒能够满足这个进门的条件的,都是有弱点的,都是有缺陷的,要大胆的信。所以圣经里面讲:喜欢小孩子的,小孩子会说真话,上帝喜欢说真话的。从我个人经历就是要敢于说“我就是基督徒”,然后再慢慢去做。

北京教会的牧者和带领人也有连结工作,联合祷告会之类的,更多的是个人感情上的连结。《开普敦承诺》研讨会是在信徒之间的,共同信仰之上的连结,这连结我认为更加的重要。是基础性的连结工作,刚才所说的“行动”是非常重要的,在《雅各书》里就讲到:“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一定要有个行为,你自己是不是信主的?别人判断不了,都是上帝拣选来的。《开普敦承诺》可以做一些系列的研讨和论坛,我们下次开会的人员范围再扩大些。《开普敦承诺》要在广泛的教会中都得到认可,信徒都是可以参加,教会不会给予阻止的。人员扩大,避免敏感,让更多基督徒来参与和接受。

楚延庆:我想回应张敬同姊妹关于合格基督徒的问题?这个问题比较大,没有严格的标准。什么叫合格的基督徒?标准是什么?按照圣经里的标准就是信。圣经就给了这一个标准:因信称义。真信心就会带出好的行为,信就是基督徒。合格还是不合格,就不好说了,信耶稣就表明合格,就有永生。

第二个就是信的行为,体现出信心程度的大小。很多人好行为多些,有的人少些,有的甚至没有好行为,只是在不断的减少坏行为。有些人还处于受到自己生命的历史的原有的习惯的捆绑,这些方面不过多的讨论和论断自己为好,保罗说不论断自己,而很多情况下,我们是论断自己也论断别人。论断就是审判,这个权柄不在人这里,在上帝那里。

再就是不是因行为称义,又是因行为称义,因为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我们只要是有力量多做一些,就多做一些好了。具体到我们的研讨会,这个会议的召开和参与本身就是很好的行为。意识到了,我就去做了,就是第一步的开始,至于一直做下去,就是求神的怜悯、看顾和带领,能走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

徐永海:李海说他不是基督徒,有些人不光说李海不是,说徐永海也不是。很多人说我不是,这都不要去管他们,重要的是“在基督身体里同工”,这是“开普敦行动号召”的第6条说的。身体什么意思?什么身体?在基督里头,耶稣是头,耶稣做了榜样,我们效法祂。耶稣爱人,我们爱人;耶稣爱仇敌,我们爱仇敌。我们效法耶稣,别人爱怎么说怎么说去。我就是基督徒,因为我愿意效法基督。如果没有耶稣,我心里就有恨,有了耶稣我的恨就少多了,我不可能把我的恨全拿走。保罗都说,我不是说我已经得着了,已经完全了。要是说完全,我们都做不到,但是我们效法祂,愿意跟着耶稣走,愿意接受祂。

同样,今天这种情况,就是要效法祂。耶稣传福音,我们就传福音。我们今天讨论《开普敦承诺》就是在效法耶稣,在基督里跟着耶稣走。对于非基督徒来说,你跟人说这些,人家很难懂。“开普敦行动号召”的部分,很多非基督徒也能够面临到的,在多元化全球化的世界上见证基督的真理。而且我认为,我们讨论这个,别人也不能说我们什么?我们响应号召,你不能来难为我吧!

陈天石:信主耶稣以后,我才知道我们是神所拣选的。从政府那个角度来说,我们也是被政府所“拣选”的,在座的各位都是在公义和爱的事业上,都有很强的信心,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所以我们宣讲福音,当我们强调公义的时候,像我们李海弟兄等,都是很重义气的,如果我们去讲福音的时候,必须让人认识到自己的有限,不完全,是罪人,我们要传讲完全的福音。当你宣讲福音,他感觉到自己生命有了改变,当他生命有了改变,他自己是知道的,接纳耶稣。我觉得李海弟兄还没有精确的说出他生命的状态,但是他已经接受耶稣,怎么样才能精确地描述他对生命的看法呢?我建议还是要多看几遍福音书,没什么太大问题。我喜欢教会里面比较传统的敬拜方式,带有敬拜赞美,宣讲神的道,配合我们的见证和分享,接着交通、聚会。而我们这样的研讨会,主要还是侧重于交通。

我自己信主10年以来,最怀念的就是中原教会。我现在是在圣山(从中原教会发展出来,过去一度中断的中原教会今年也恢复了)。在初始阶段的2004年,当我们聚集到一起来的时候,听到神的道和各种各样的见证,流露出我们的感情,是真情的流露,有人或者是流泪痛哭的,那就是神在我们的聚会中做工,使得我们许多朋友都信主了,这些是我非常喜欢的。

所以我个人的建议就是我们要探讨聚会的方式,我们要配合上赞美神,像今天的研讨会刚开始的时候那样的。事实上我们这个研讨聚会,我收到短信,开始的时候还是犹豫的,但是在神的带领下还是来了。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就讲这么多。

朱红:回应一下徐永海所说的基督的身体,基督的身体是怎么样的呢?基督的身体到哪去了?在十字架上。祂为什么上了十字架呢?因为祂的爱。祂对谁的爱呢?祂对众人的爱,不是祂对自己的爱。祂为众人的爱做了牺牲,这就是基督的身体。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想这个基督的爱,就是大爱,对公众的爱,对很多人的爱,对所有人的爱,才是大爱。刚才讲大而公之教会,因为爱的大,才是公。所以公共这个东西,从基督的意义上讲是政治,关心公共事务,关心大家的事情,是比较合乎基督,是一致的,为大家的事情钉到十字架上去了,就是公嘛!

所以,因着对公众的爱而做出牺牲,我认为作为一个基督徒,是很光荣的事,这也就是所谓的圣徒。什么叫圣徒?就是为了对基督的爱,牺牲了自己,这就叫圣徒。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谁能够为了对基督的爱,对基督所造的人的爱,对基督所造的世界的爱,做出牺牲呢?我认为是光荣的事情。所以谁能做出这种牺牲,作为基督徒来说,我们应该有特别的敬意。当然,具体到我们谁做事情的时候,做某些事工,我们会考虑到很多的因素,有多大的风险,但这些问题是其次的。我们要考虑把事情做成了,而且是符合基督心意的,在基督的身体里面把这个事情做成了,然后,第二位的再考虑利益问题,考虑各种细节问题。

孟元新:我们作为基督徒,我有个见证,我当时受洗的时候,连耶稣上帝耶和华都分不清,后来才一步一步让我认识到祂的事情。可能我们最有知识的,并不能传福音。知识有时候会抵挡。作基督徒,不光自己要灵修,还要有功效,要能结果子。

胡石根:结合大家所提的建议,我谈几点初步设想。我非常赞同孙弟兄的看法,要用我们的行为来证实我们的信心。比研讨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行动果效。当然,研讨本身就是一种参与行动。我觉得,下面这样几件事情,大概是我们可能做得到的:

1.这个研讨会是第一次,算是点题。以后准备按《开普敦承诺》6大行动号召,逐条进行研讨,也许一两个月搞一次。这要请更多教会的弟兄姊妹来支持、参与。

2.开设《开普敦承诺》的专门课程,争取在一些教会的门徒训练中、在福音机构、神学班加进这一内容。

3.把《开普敦承诺》列入教会事工、教会合一的重要议程,以推动中国的福音化进程。

4.在相关网站内开设有关《开普敦承诺》的微博和讨论群,以推动中国的洛桑运动。条件允许时设立专门网站来宣传推广《开普敦承诺》。

杨慧文:基督徒没有得胜的问题,只有是否成长和成圣的问题。圣经中提到小孩子很可爱,实际上想想看,一个人三十多四十几岁了,还是长得像小孩子那么高,他可爱吗?他是可怜还是可爱?其实基督徒生命成长也一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如果说是信了很久,还是一个吃灵奶的婴孩。圣经上是写着的,就是说信了很久的人,事实上还是吃奶的婴孩,没有长大成人。

虽然说是“心里相信,口里承认,就得救了”,可是他还是有一个要长大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就是我们后面所说要传福音的问题。我们信了,接受耶稣基督,就是一个有福的人。那么在我们这个杯里面福满了吗?只有福杯满溢,才能够走向宣教。也就是要生命的成圣,生命成长成熟了以后,自然就走向了一个宣教的过程,后面所说的合一问题,谦卑,都是要有一个生命成长于成熟的过程。

成圣的标识就是,对罪会很敏感。时时能够受到圣灵的引领,做到一些不合乎圣经事情的时候,会觉得有罪恶感。你可能还克制不了自己,还会去做,但是你对罪很敏感,这是重生的一个标准,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一旦成长到福杯满溢的程度,那么你的生命就多到可以去宣教,可以去分享给别人的程度。之后你就做到,你愿意拿出金钱来,拿出时间来,拿出知识来,去爱别人,去爱这个世界上的人,甚至是爱仇敌,这样从行为上去见证,传福音的过程就产生了。知识分子传福音容易出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经常会从认识的角度,知识的角度,甚至是从科学的角度,去解读圣经,而没有调过来用圣经来解读这些。这就恰恰是我们把圣经,把神作为一个研究对象了,我们成了一个高高在上的。

圣经和神都成了我们的研究对象,祂是我们的被研究者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就把陶器放在了研究陶匠的位置上了,这样的话,后面所带来的困境和问题,就会比较多了。

李海:刚才我说了自己的感觉,我觉得我们所讨论的问题,在我的思考里就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是有张力的。一个是神是在这个世界之外的,也就是和神相比,这个世界是原始的和分离的,是支离破碎的,因为有了神,甚至进一步说是因为有了耶稣,这个世界才可以离开自己,包括我自己,才可以重生,重新的建立,重新的组合。因此有许多的关注,怎么去信神,信和不信是不同的。

另外就是今天我注意到另外一个问题,神在这个世界之中,神就是整个世界,神和这个世界是一体的,是和谐的,或者反过来,这个世界是与神一体的。因为我看到“开普敦行动号召”,特别注意的是前三条,后边的我大概还没有足够资格去思考。在多元化的世界中间,在支离破碎的世界中间,去建立和好,这个和好难道是可以人为的去建立的吗?如果我不建立它是不是就不存在?我觉得实际上是存在的,就像刚才我讲的,因为在这个世界中,神就是它(这个世界)的有机性,它的计划性,它的整体性,它的完整性。

这两个看上去是对立的,祂即在这个世界之外,又在这个世界之中。我觉得有一种张力,这个张力真的就只是张力,确实是都同时存在。前者是说,神给了我们这个世界一个计划,一个理想,一个应该的;后者是说这个世界本身就是神的计划,祂的理想,祂的建造的产物。那么这种已经的建造和没有建造的,他们之间是有张力的。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我个人的想法就是,从我的原始状态,我的支离破碎的多元状态,进入到神,然后当我在神里面,可能也许就是福杯满溢,当我已经在神里面以后,面临的就是如何去接纳这个世界的整体性,也就是接纳神本身的全部丰富性的问题。如果我停留在我关于神的意识之间,跟这个世界是对立的,甚至于像刚才讲的那样,神的肢体和肢体之间都是对立的,就是我还没有完全的接纳神本身。如果我们自然的就达到了进入神的身体,为神兴起的时候,可能我们就进入神本身了。

张敬同:确实是因为因信称义,因信就成为了基督徒,但是主也说了,不是说主啊!主啊!都可以进天国的。还要把祂的话刻在心版上,其实我自己的心实在是太强硬了,主的话会经常刻上去,又经常的被我抹去,所以说我自己的感受就是自己实在是太软弱,不可以总是脱离神,应该是常亲近神。最近也是因为两个星期,有些私人的事情,没有来亲近主,这是我非常自责的地方。

去年9月底来北京后,接触到很多教会的弟兄姊妹,我也从他们身上,比如王军弟兄,胡石根老师,还有我旁边的李海弟兄,从他们身上能看到耶稣的那种影子,那种大爱,他们就是为了宣教,为了宣扬耶稣的爱,自己做得特别特别的好。这是我非常感动的地方,我作为基督徒姊妹对大家表示非常的感谢。

(根据研讨会录音整理)2012-06-04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