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洗京城转眼廿五年 伫候公义世纪四份一



6/02/2014

作者:香港时代论坛六四25周年社论


廿五年前,由北京蔓延全国的八九民运在六月四日凌晨以血腥镇压告终。直到如今,六四仍然是内地的言论禁忌,下令实弹镇压手无寸铁平民的人仍然逍遥法外,已经白髮苍苍的死难者家属也未能公开悼念。于此,公义未得伸张,民主遥遥无期。

当年香港仍处殖民地时代,但整个社会高度参与八九民运。由八号风球下万人上街反对戒严,到一个月内两次百万人大游行,再到六四后的黑色大静坐,牵动整个社会,不分政治立场。在教会群体而言亦一样,大量信徒教牧参与游行,基督教的牧师神职与天主教的神父修女亦同行在游行队伍之中。是一份共同的生命价值与公义坚持,将大家拉在一起。


廿五年过去了。一些香港传媒的逐日历史回顾,以及对事涉六四人物的跟进访问,盖地铺天。回顾历史,不是为了让大家为着本土自家精神而顾盼自豪。悼念活动,原本就不是用来自豪的,而是出于对死者的哀思,对生者的支持,对恶行的表态,对遗忘的抗争。若以近几年的烛光会出席人数看来,岁月的洗刷没有让事情变澹,当中不幸的原因是内地政治的独裁实况廿多年来无大改变,而因着同一因素香港即使要让《基本法》所承诺的普选名实相符亦寸步难行。但从另一角度看,港人对六四的关注能够打破地域隔阂且持续经年的原因,是一份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价值和信念。香港社会一直都多元化;而在近十多年网络化的影响下,社会要维繫共识,那怕只是一点点,也都愈来愈不容易。然而四份一世纪的悼念,人数近年更见新高,说明了人的心底总有一份共通:对公义的渴望,对受逼迫者的怜悯。


旧约弥迦书六章8节所提及的「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神同行」,是上主对世人的心意。因着福音的缘故,教会群体当然希望世人更能了解整句的意义,加以践行。倒过来看,信徒教牧若能在行事为人表现出这节经文的特质,对世人何尝不是一份好见证?廿五年来,教会群体对六四的悼念,参与者虽未为多数,但从不缺席,与世人一同守护一份记忆,伫候那掌管历史的上主叫公义早日得以伸张,期望民主制度终能达成,减低悲剧重演的机会。


四份一世纪以前站在同一阵线的,很多都分道扬镳,有变得低调噤声,有冷嘲热讽,也有高调抹黑。但每年六四佔满维园的万点烛光,总是肃穆的提醒我们,纵然人性软弱──有圣经经文甚至形容「人心比万物都诡诈」(耶十七9)──但仍然有良心的空间,仍然有进步的可能,仍然有上主的工作在其中。


求主顾念我们,特别是六四死难家属以及流亡海外人士,让我们得享祢的怜悯,得见祢的公义,心存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