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应行
乌云密佈的香港,有些人感受到狂飙暴雨即将降临,未雨绸缪地撑起雨伞;有些人休理雷鸣与闪电,只求风调雨顺,希冀一片昇平,无视令大地昏暗的阴霾笼罩。究竟目下教会正处于怎样的时代?事实上,根据《基本法》第一章〈总则〉第五条列明:「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按此,过去一直奉行资本主义的香港社会,理应继续享有高度的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宗教自由,并保持法治和廉洁等核心价值。可叹,刚过一个月的「雨伞运动」,不单突显了社会重大的撕裂,更折射出背后真正的政权已逐步向各界施与「影响力」,就以某传媒机构大楼连日受到「史无前例」的围堵为例,报纸发行亦受影响。再者,近日官媒高调地点名指出多名本地富商巨贾,至今对「佔领运动」仍未归边。诚如胡适哀悼英年早逝的儿子胡思杜说:「我们早知道……没有言论的自由;现在我们更知道,连沉默的自由,那裡也没有。」以上种种,到底反映怎样的现实处境?这个大气候下,教会可以独善其身而置身事外吗?
阴霾下教会,须重新把脉社会实况
首先,本文无意把教会变得更政治化。然而,当整个社会已为「普选」的议题闹得热血沸腾,甚至激起社会各阶层的矛盾和撕裂,作为守望群羊的牧者,就不能固步自封,只顾维持日常堂会运作,无视整个社会都已被捲入这场政治漩涡。虽则传道人的专业,是以上帝话语职事为己任,正意分解真道,按时派粮,建立门徒,广传福音,推动宣教,而非要成为法律专家或政治评论员,但在纷乱的时局下,更如瑞士神学家巴特(Karl Barth)的一席话:「一手拿起你的圣经,一手拿起报纸。两者皆要读,但要以你的圣经解读报章。」 1究竟当下问题出在哪裡?佔领者的诉求是甚么?人大「八三一决定」为何导致大学生罢课?又与二○一七年特区行政长官的选举有何关係?是否符合一国两制下《基本法》的原意?当理解这政治争论的来龙去脉,如何令社会撕裂,教会分化,有助信徒理性对话,避免单凭情绪各自表述。
撇开政治的争拗,无论持任何立场,都要从这场民众觉醒运动重新了解社会实况。其中几点不能忽视:第一,受传媒的对立与抹黑风气薰陶,令信徒敌我分明而互不相让,不少人依然因牢固的斗争精神影响,不是要人站边,就是要人归边,甚至有归边的报章更无中生有,将牧者和信徒点名抹黑,岂不是瀰漫灰暗的烟雾?其实在政治的光谱下,每个人的取向可以是多元,而非绝对化地只得黄与蓝两个选择。须认清政治立场是相对观点,非绝对真理,应有胸襟在基督裡求同存异。第二,政治的争议声中,非理性的谩骂,最容易陷入舌头上的罪(雅三1-12),原本只是政见不同,却演变成人身攻击,将人妖魔化,甚至视异己者为「撒但党羽」,互相践踏与侮辱。莫忘耶稣在登山宝训教导我们,要明辨是非而不论断人(太七1-6)。第三,指鹿为马的时代,社会充斥夸张失实的谎话、似是而非的歪理,擅于将人标签化,这都影响信徒不自觉地形成互不信任,彼此猜忌,令教会难以合一同心,此风不可长。设若这场运动的原意是强调爱与和平,愿勿忘初衷,别让人性的软弱令崇高的理想被稀释了。
第四,据香港中文大学十月廿二日的调查显示,年纪愈轻、教育程度愈高,愈倾向支持佔中,在十五至廿四岁的群组,只有7.7%表示反对佔中,62.1%表示支持,其中专上或更高学历人士,有46.7%支持佔中。 2反映年轻人对政治的诉求较为强烈,理由很简单,香港的未来是光明,还是黑暗,正关乎他们及他们下一代的前途,或许不再年轻而有所顾虑的我认为,何必定要冒险抗争呢?是次运动纵使被评为没有领导、没有组织,但何竟令国际传媒刮目相看,高度讚扬年轻参与者的克制和自律,具良好的公民素质?无可置疑的是,在通识教育训练下,具独立的思考力,熟悉时事的年轻学生在整个群众运动担当了重要的带领角色,而运动的发起人或泛民议员只不过是模煳的配角。还看这一代,教会如何不小看他们年轻? 3或者不认同年轻人罢课加入佔领行动,却不能否定他们的理想和勇气,因为他们的觉醒,正唤醒了不少人的良知。教会一贯以「家长式」的教导和领导可能已不再奏效,应藉此更多发挥他们的领导力,动员他们社关和差传,甚至愿意交棒予年轻一代,薪火相传。当翻开十九世纪的宣教史,不少大学生和青年前仆后继投身普世宣教运动,如众所周知的剑桥七杰来华宣教,他们佳美的脚踪已深深印于神州大地上。从今日的学生中,彷彿看到这些不畏死的年轻宣教士之身影,让活在黑暗裡的人看到曙光,好比特首两年前曾高度表扬年轻人:「年轻人代表明天,标志着希望,如果我们的年轻人成为弱势社群,大专生觉得前路茫茫,我们的社会就没有和谐稳定的基本条件。」 4
未来的日子,政治和社会的议题只会更複杂和尖锐。为信徒与牧者皆不易,究竟要如何定位?有人认为信徒领袖须在前线不离不弃守护学生,这种牧者心怀实令人钦佩。事实上,叫人欣喜的是不少教会已透过不同的途径与他们同行,如实地探访与聆听佔领者的心声;或联络各方面专业的信徒提供支援。不过,满有朝气和勇气但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亦需要人生练历与学养较丰富的兄姊同行(伯十二12;箴二十29;彼前五5),知所进退,走出顷刻的困局。因为长久的拉锯,只会对个人、教会及社会带来内耗。
被时代选定的教会——作守夜者的角色
追求公义却不自以为义而站于道德高地,寻求和平却不隐恶扬善而纵容罪恶横行,因为圣经中所说的「和好」,大多指向人与神和好(罗五10-11;十一15;林后五18-20;弗二16;西一20-22),最终要让人认识与敬畏那满有公义和怜悯的主。首位中国人获颁卡夫卡奖的国内着名作家阎连科,在二○一四年十月廿二日于捷克布拉格领奖致辞中,以地地道道的「局内人」身分道出社会实况:「真正幽深、无边的黑暗,是所有的人,都看到了黑暗,却都说明亮而温暖。最大的黑暗,是人们对黑暗的适应;最可怕的黑暗,是人们在黑暗中对光明的冷漠和澹忘。」更引用约伯记说:「我想到了旧约中的约伯,他在经受了无数的苦难之后,对诅咒他的妻子说:『难道我们从神的手裡得福,不也受祸吗?』这最简单的一句答问,说明了约伯深知他的苦难,是神对他试炼的一种选定;说明了光明与黑暗同在的一种必然。而我,不是如约伯一样,是神选定的惟一试炼苦难的人。但我知道,我是上天和生活选定的那个特定感受黑暗的人。我躲在光明边缘的灰暗之中。我在灰暗和黑暗裡,感受世界,握笔写作,并从这灰暗、黑暗裡寻找亮光、月色和温暖,寻找爱、善和永远跳动的心灵;并试图透过写作,走出黑暗,获求光明。」 5同样,在安宁的生活中,没有人想刻意投身于政治运动,正如大多数教会都不愿捲入漩涡,可是如那被时代选上了的孩子一样,我们亦不得躲避这历史的洪流,是被时代选定,甚至被掌管历史的主选上作时代的守夜者。在这黑夜中,叫人不致绝望,窥见曙光。
(http://www.christiantimes.org.hk,时代论坛时代讲场,2014.10.28)
1 “[Barth] recalls that 40 years ago he advised young theologians ‘to take your Bible and take your newspaper, and read both. But interpret newspapers from your Bible.’” cited in “Theologians: Barth in Retirement,” Time Magazine, Vol. 81, No. 22 (May 31, 1963), n.p. From〈http://content.time.com/time/magazine/article/0,9171,896838,00.html〉。活在今日的传媒生态,实需注意和了解不同报章的政治取向,并加以对照和过滤。
2 「香港民意与政治发展」调查结果,香港中文大学传播与民意调查中心,二○一四年十月廿二日。
3 「贫穷而有智慧的少年人,胜过年老不肯纳谏的愚昧王。」(传四13)
4 梁振英:〈青年成为弱势社群 我们就没有和谐稳定的基本条件〉,《明报》二○○九年十二月十一日。
5 〈好文严选:感受黑暗的人─阎连科卡夫卡奖受奖演说〉,《风传媒》二○一四年十月廿三日。
曙光乍现,照亮黑暗──反思后占中时期教会的危与机
11/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