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裂」是否问题所在 ?



10/13/2015

胡志伟


  自雨伞运动前后一段日子,「撕裂」一字成为社会与教会的「潮语」,而教会中人更以负面来理解「撕裂」。「撕裂」似乎成为了本港教会新七宗罪之一,教会要做的是避免「撕裂」,凡任何议题有机会引发争议、对立与「撕裂」,教会领袖就要迴避,明哲保身,息事宁人。如果政治议题会引发堂会「撕裂」,最好就是「自我禁声」,禁止任何有关讨论,因为此类话题会造成教会「撕裂」。


  笔者尝试理解「撕裂」是「有外来力量把原有东西或群体撕开、扯裂」,至少雨伞运动后就笔者所认知,没有一间堂会因政见不同而分裂为两间;客观实况是堂会有部分两代人会意见不同而互不理睬对方、或部分雨伞新世代不满而出走,但这些「冲突」尚未严重到一个程度,带来严重的分化与对立。


  当我们理解「撕裂」是外力带来的果效,却不是问题的核心,我们才能对症下药。如果本港社会或教会出现「撕裂」,「撕裂」如同「发烧」一样只是病徵,真正的病状却是另外一样事物。笔者认为我们要处理是「哪个主因导致撕裂」,而不是要一切责任归咎于「撕裂」。


  就以港大事件为例,不是陈文敏、冯敬恩等导致港大师生「撕裂」;导致如今闹剧的恶果明显是政治「无形之手」干预,这「无形之手」是哪方面,相信读者心中有数。正如吴霭仪所言 :「声称委任陈文敏会『撕裂』大学的人,没有反躬自问,该等成员的高调言行,才是『撕裂』大学的主因,亦不提何以『撕裂』大学者诛,撕裂社会者不用下台。」(〈滥权校委不除、港大不保 〉,《明报》2015年10月6日)。


  倘若香港大学是社会的缩影,我们关注不是「撕裂」,乃是学术怎样不受政治压力而能保持独立。同样,今日教会领袖不应视「撕裂」是问题所在,而是教会怎样减少来自政治的干预。有些堂会,教牧讲道不能间中提及或评论社会事件,一有这方面举动,有些信徒就会写信投诉。也有些「卧底信徒」专门在不同堂会专做资讯搜集与打小报告事宜,笔者也见识与领教过 ! 当教会领袖以为「撕裂」是分裂教会之恶,要求教牧与信徒禁声,不作讨论,其实是捉错用神。真正使教会「撕裂」的就是有权有势的政治暴力,我们不是和稀泥把蓝丝带与黄丝带信徒聚在一起,互相拥抱,就能复和。


  当我们认识「政治暴力」是导致「撕裂」的元凶,预防政治暴力就如同「家暴」一样,教会领袖要透过崇拜的宣讲、专题讲座及团契週会等,加强会众对「政治暴力」的认知。当信徒提升了「政治暴力」意识的教育,在日常生活处境中,如果发现暴力的迹象,作出适当举报,就能及早阻止政治暴力的升级。原来良好家庭撕裂,问题是出于有一方是暴力加害者,任何处理家暴的社工或辅导员不会简化地劝勉受虐者继续退让,顺服对方,哑忍一切。社工或辅导员会告诉受虐者她/他应有的权利,提供家暴及性侵害相关法律、当地社区资源、相关服务团体的资讯等,作为适切的支援。当「政治暴力」不断出现在我们身边,有教牧常常叫我们不要撕裂家庭,更要主动原谅宽恕加害者,这便是使受害者感到教会的「坚离地」 !



编按:本文转载自香港教会网站(http://www.hkchurch.org),作者为香港教会更新运动总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