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中国化之路研讨会意欲何为?



11/24/2015



对华援助协会特约评论员 郭宝胜



根据中国宗教网报道,2015年11月20日至2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北京市基督教两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主办的“基督教中国化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这次大会是2014年8月5至6日举行的“纪念三自会60周年暨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之后又一次有关基督教中国化的较大规模大会,与近两年来大大小小同一主题的数十次研讨会相比,这次多了些国际面孔,如美国富勒神学院欧迪安教授、台湾魏悌香、芬兰黄保罗和罗明嘉、加拿大梁燕城等等。除了有“国际”特色外,这次大会的目的,也无非是为中国政府自2013年习近平上台后推出的基督教中国化大政方针推波助澜、扩大声势而已。



从官方宣传和社交媒体流露出来的该大会信息来看,该次大会同样围绕基督教中国化运动的理论旗手卓新平所谓的“基督教中国化三要素”展开研讨的:1。基督教对中国政治的认同;2.基督教对中国社会的适应;3.基督教对中国文化的表达。该次大会由于邀请众多学术界、艺术界人士参与,所以更加强调了基督教对中国文化的表达,并以所谓的文化表达、文化适应、文化融入,来消解掉基督教的本质特色。



就基督教中国化是基督教对中国政治的认同层面来说,卓新平在开幕词中指出:

基督教中国化议题,古老而常新,基督教的普世性要通过本土化表现出来,本土化过程不要造成文明冲突和政治对抗;中国基督教的政治选择与表态不可避免,中国基督徒要认同中国的政治制度,基督教中国化,在20世纪要成为共识。像梁燕城教授一样经常出入中国官方神学院和大学的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罗明嘉教授认为:基督教中国化概念具有政治与社会层面,中国政治领袖最近重新提出中国化的题目,中国基督徒要响应;热爱自己的国家,在每个国家都一样。



另一位也与梁燕城教授一样的海外统战人物芬兰赫尔辛基大学黄保罗教授从马丁路德两个国度的神学学说着手,指出基督教神学要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有两个出发点,一是从基督教的立场,二是从中国政府的立场,两个立场都不可偏废。中国教会是属灵的国度,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属世的国度,是上帝的左手,它管辖看得见的东西,使用机器、军队等暴力手段。教会和基督徒个人在地上也要受到政府的限制,教会没有在地上建立“天国”的目标,与世俗之王没有本质冲突。



从以上三位的言论可以看到基督教中国化运动的重要目标,就是要让中国教会顺服目前的当权坐王者、顺服共产党的政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圣经启示的政教关系乃是“凯撒的归凯撒,耶稣的归耶稣”“顺服神而非顺服人”,顺服上帝永远高于顺服执政掌权者,甚至当一个政权违背上帝旨意倒行逆施时,对政权的反抗也不是没有必要的。另外教会虽没有建立地上天国的目标,但教会要成为“山上之城”,要愿“上帝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要履行文化使命,并用基督教价值观更新社会,这就是赵天恩牧师所提倡的“中国文化基督化”,而非基督教中国化。



就基督教要对中国社会适应、要用中国文化表达而言,众多学者专家也有很多论述。卓新平指出,基督教中国化是中国文化在基督徒生活中的体现。基督教要进入中国文化,中国文化要吸纳基督教文化,中国基督徒对中国文化要有真情实意,基督教要生存着并热爱着这个文化。



中国三自会副主席蔡葵指出:基督教中国化是一个实践过程,这种过程从唐朝景教传入中国就已经开始,目前基督教面临在中国社会与文化中如何定位问题。北京市宗教局刘先传副局长认为基督教中国化是学界、政界、教界一直共同探讨的重要课题,希望对此问题的研究与探讨为政府提供决策的参考。中国基督教协会副会长、《天风》杂志主编单渭祥认为基督教中国化,要有“道成肉身”的神学再思;要与“以行体信”的社会见证;要有“以和为贵”的生活追求;要有“以正祛邪”的信仰定力。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罗明嘉教授认为基督教要与传统价值观进行深入对话。中国传统文化与基督教价值理念有相同之处。属于三自会体系的基督教爱德艺术研究院院长王荣院长在发言中提到了如何看待丁光训家中的观音像问题:丁光训家中有一尊观音像,放在显耀位置。美国牧师让丁光训不要把观音像放在重要位置。中国牧师说基督是宇宙的基督,可以包容一切,放在那里没有关系。丁光训说:问题在于你怎么看?如果你把它当艺术品,欣赏它的艺术价值、美的价值,这是可以的;如果你把它当成偶像,就不行了。我说我欣赏它的艺术美。



从以上言论看,中国官方不仅要求基督徒有爱党爱国家的政治定位,而且在基督教的表达方式上要用中国文化来表达,在神学思想上要与儒家、佛教、道家等相互吸纳、传播形式上要用中国的音乐、美术、建筑等艺术形式来表达。这种说法如果是在保守信仰本质、尊重信仰内容的情况下,也是符合信仰原则的。如圣经约翰福音中约翰借助古希腊哲学概念Logos来阐述耶稣基督的本性,又如保罗到雅典的学术重镇亚略巴古,在与当时哲学流派伊壁鸠鲁、斯多亚学派对话中传播福音一样,通过对话、借助哲学概念与形式来传播福音是非常适宜的,但是如果为了本地的形式而损害信仰、或者本地的形式大于、甚至歪曲本质的情况出现,就明显违背了基督教信仰的基本原则。



如伴随基督教中国化运动展开的浙江拆毁十字架运动,其中一个目的就如三自会总干事阚保平所说,乃是要打造中国特色的教堂建筑、使教堂建筑中国化。官方认为目前浙江地区流行的高尖塔、高耸十字架的哥特式教堂建筑是欧洲中世纪特色,不符合中国文化,要想使中国教堂建筑中国化,第一步就应拆毁堂顶的十字架。随着今年《浙江省宗教建筑规范》的颁布和近1500多个十字架被拆毁,官方的教堂建筑中国化的目的似乎部分已经实现了。但很明显,这些举动完全是践踏信徒信仰自由、破坏基督教发展的野蛮之举,只能招致神人共怒、举世谴责。



另如官方学者所津津乐道的基督教中国化的典范——唐朝景教,它在中原地区的迅速消亡其实跟它的过度中国化的宣教模式有关。景教即唐朝时期正式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聂斯脱里派,也就是东方亚述教会,景教在中国传播时,大量参考佛教、道教概念。四福音书的作者,均改以"法王"称呼:教堂叫作"寺";上帝的称呼亦按照道教规则,以"天尊"称之。《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作者景淨曾着有《志玄安乐经》,教导世人如何得到安乐(佛教核心观念)。经文按照儒家经典《中庸》的格式撰写,渗入"无为"、"清淨"等中国哲学概念,景教在中国还非常强调儒家思想之忠孝二道、依附社会上层权贵。由于过度佛道化,在845年唐武宗灭佛其被当做佛教给基本消灭。



景教的案例是失败的案例,由于过度吸纳本地文化及宗教,以致于丧失了自己的内在规定性;混同他物,就没有了自己的生命、特色和吸引力。景教的昙花一现说明了当基督教的传播形式大于、歪曲了本质的时候,就是它走向消亡的时候。而这样一个失败的案例,却被包括卓新平在内的官方学者大肆吹捧,他们的目的难道想使当今的基督教也要如唐朝景教一样从混同他教的“四不像”迅速走向消亡吗?



总之,中国政府一意孤行、执意违反政教分离原则发动和扩大基督教中国化运动,而这次的基督教中国化之路研讨会只不过是该项运动的推波助澜、添砖加瓦而已。对于这场旨在改造、控制乃至最终消灭基督教的运动,中国家庭教会信徒和海内外华人基督徒应该立定在圣经的根基上,采取彻底抵制的立场和态度。这是一场属灵的争战,神与我们同在,我们必战无不胜。这正如圣经撒迦利亚书中所写到的: “万军之耶和华说: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灵方能成事”(见撒迦利亚书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