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武抗争路三疑问



4/04/2016

刘进图


  大年初一晚在旺角发生的暴力冲突,令社会大众惊觉,不少本土派青年人已不再相信和平理性非暴力原则,开始走上勇武抗争之路。到底这条勇武之路是否可行的出路?是否比和理非之路更有效?是否值得年轻人押注投身?


  我们有理由相信,拥抱勇武之路的本土派青年人并非愚昧无知之徒,他们倾向选择使用暴力,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长时间酝酿、阅读、辩论和实践,摸索出来的一个社会运动策略。我们可以完全不同意这策略,但必须了解这策略。


  不少本土派青年人认为,和理非路线已证实失败。一腔热诚的年轻人和平理性地在马路上坐了七十九天,当权者无动于衷,半步不让,坚持二○一七年普选行政长官是有筛选的普选,香港人发了三十年的民主港人治港梦终于彻底破灭。而且,法庭审讯结果显示,有好些对佔运示威者的检控是基于虚假证供提出的,与非法打示威者的警员遭到百般呵护形成强烈对比,制度暴力践踏法律公义,独立公正调查永不发生,未来的抗争策略只剩下勇武抗争一途。


  本土派青年人为勇武抗争提出的道德论据是:「官迫民反,以武止暴」,其论述与古今中外的群众革命运动相似,总之是成王败寇。运动若成功,参与者便是人民英雄,运动若失败,便被贬为暴徒叛匪。中共的政权怎得来的?暴力革命。美国政府怎建立的?外战内战。二战后无数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怎摆脱殖民遏制?群众革命。如果这些运动可以使用暴力,为甚么「鱼蛋革命」不可以?


  本土派青年人的勇武抗争策略有清晰的利害计算,他们完全知道暴力冲突会导致社会不稳,可以令楼市股市大跌,如果出现资产贬值资金外逃,权贵阶层的经济损失将远远大于身无长物的示威者。当权者如果怕痛,就要向现实妥协,回应抗争者的诉求。这套策略是建基于南韩与台湾的实践经验,南韩的学生和台湾的民进党人,当年就是靠持续不断的暴力擦边球,迫使独裁政权使用更大的暴力镇压,藉此赢取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支持。


  对于这套策略,我们可以提出三个疑问。


勇武抗争的成功机会极小


  一、勇武抗争的风险和代价有多大?成功的机会又有多大?如果风险极大而成功机会极小,还算不算一条可行的出路?


  本土派青年以为只要不怕受伤不怕坐牢,就能承受勇武抗争的一切后果。他们很可能低估了暴力抗争的风险和代价。他们冲击香港警察,警员受香港法律约束,受独立的法院制衡。如果暴力冲击扩散蔓延,一旦驻港解放军受到冲击,北京就有藉口要求港府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人大常委会马上把全国性的国家安全法通过《基本法》附件三引伸来香港,直至香港自己按照《基本法》廿三条要求订立国家安全法例,在紧急状态法及国安法授权下,港府可以大规模拘捕示威者,长期囚禁不审讯或用军事法庭审讯。届时非但民主宪政落空,连回归后仅有的法治、人权和自由都会「一铺清袋」。不但抗争者付代价,他们的亲人、朋友和所有同坐一条船的市民都要付惨痛代价,只有权贵们不用付代价,因为他们全都有外国护照傍身,有大量海外资产。


  南韩和台湾受美国军事保护,独裁者最终要看美国政府脸色行事,香港却直辖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依法」镇压「港独」,欧美政府根本无法插手,也绝不会为本土青年跟中国打仗。楼市股市大跌后,内地资金涌港托市,经济表面上恢复。外资撤走,被红色资本取代。香港将变成跟今天完全不一样的城市,继续享有深圳式繁荣安定,但不再有谷歌和脸书。这就是勇武抗争策略一旦失败可能产生的后果。


  勇武抗争策略成功的机会有多大?相信它会成功的人提出的论据是甚么?很可惜,这是本土派青年人一直无法妥善回答的,他们自己抨击和理非路线的逻辑把自己推进了死角。为了论证和理非策略失败无用,他们说:「甘地、曼德拉和马丁路德金可以走和理非之路,是因为他们的对手是白人民选政府,我们面对的是中共独裁政权,和理非是绝对无用的。」套用同一逻辑,北京政权会因为本土青年掟砖纵火,就答应让香港搞城邦自治、全民制宪、命运自决吗?如果向香港让步,新疆和西藏怎么办?就算中共倒台,另一批统治者上场,难道就会答应?本土青年惯常说法是「未试过怎知道得唔得?」看看俄罗斯、埃及、土耳其,再看看西藏的自焚僧侣,答桉已昭然若揭。


世代变化造就空间予年轻一代


  二、除了勇武抗争,真的没有别的路可行?和理非之路真的已走到尽头?


  和平理性非暴力之路虽然未能达成二○一七年普选行政长官,遭到挫败,但并非一事无成,回归后香港维持了法治、人权、自由,发展了「半桶水民主」。展望未来,和理非之路仍有可为,主要原因是人口变化,香港每年有六万个新增的达到十八岁可登记为选民的雨伞新世代,同时每年有逾四万老人离世,此消彼长,十年内年轻一代将成香港登记选民的主体,没有政党可以漠视年轻一代的诉求。香港选民总数不过三百多万,实际投票的人只得一半,即百多万人就决定了全港所有立法会及区议会直选议席如何分配。


  论人数,雨伞新世代的优势会不断扩大,论时间,他们稳佔上风,因为他们比对手长命。只要年轻人的集体诉求能清晰地聚焦和反映,民主派固然要採纳,建制派也不得不回应。地铁禁止带大型乐器上车,年轻人在网上发声,地铁公司就要改政策。《版权(修订)条例》酝酿多年,年轻网民群起反对,修例无疾而终。当然,失败的个桉仍很多,高铁追加拨款被粗暴通过了,但随着年轻选民人数进一步增加,当他们清晰地反对地产霸权,反对功能团体,反对大白象工程,走直选路线的建制派政党能不回应吗?


  除了人口变化,科技发展也对年轻人参选有利。过去竞选讲求经济及人力资源,如今网络传播令新人可以迅速爆红。二○一五年的区议会选举显示,完全没有参政经验兼没有政党资源的「政治素人」,单靠网络传播也有可能打败在地区上经营多年兼有庞大辅选机器的现任议员。年轻人掌握网上传播窍门,这就是他们最犀利的武器。


  与此同时,世代变化也对年轻人上位有利。过去在政界商界叱吒风云的战后婴儿潮一代(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六五年出生),如今已步入退休阶段,未来十年将陆续消失,世代交班,新老交替,已是大势所趋。政坛是社会的缩影,展望二○一六年立法会选举,将有大批从政数十年的资深议员不再参选,泛民和建制阵营皆是如此,有勇有谋的新人享有的参政空间远较过去宽阔,本土派的梁天琦空降新界东补选一举拿下六万多票,就是最佳证明。


参选议会与暴力抗争互不相容


  不过,俗语说:「针没两头利」,本土派青年人应该看到,参选议会革新制度之路与走上街头暴力抗争之路,本质上是不相容的。街头抗争可以戴头盔戴口罩,参选人和助选团却不可以蒙着面去选举论坛。纯勇武抗争者可以高谈成王败冦损伤难免,走选举路线的人却要当众回答打记者对不对,不能以沙沙石石来含溷过关,否则会流失选票。新东补选后,选民回应传媒提问或致电电台指出,投给梁天琦是同情年轻人,不是支持暴力。


  有人以为,北爱尔兰的新芬党和爱尔兰共和军不就是同一伙人,部份走议会参政之路,部份搞恐怖袭击,结果不是迫使英国政府和谈吗?北爱的流血冲突长达三十年,前面一段确是抗争者两条路线并行,但当英国政府流露谈判意向,新芬党和共和军就被迫分裂了,共和军坚持全面独立或与爱尔兰统一,新芬党知道英国的底线只是高度自治,全民投票也不够反独立的人多,最终各走各路,每次和谈取得进展,共和军就去伦敦放炸弹,破坏谈判进程。北爱的历史说明,既要暴力抗争又要议会政治和平改革,现实上是做不到的,因为两条路的基本逻辑和运作规律是对立的,只能二择其一。


  三、为了勇武抗争而活在仇恨中,值得吗?


  本土派青年倾向认同暴力路线之初,内心没有太多仇恨,主要是愤怒,对当权者不满,觉得现有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秩序不公义,投身政治运动是出于年轻人的理想与热情,渴望打破现状,掌握自己的命运,打造自己的未来。然而,随着运动开展,一次又一次与执法者对峙、碰撞,冲击,仇恨的情绪自然而然地滋长,并且成为战友之间最主要的共同感情,成为动员他人勇武冲击的最主要动力。自觉或不自觉地,勇武者活在仇恨的枷锁中,放弃了爱与宽恕的自由。这样生活,值得吗?连累无辜,伤及旁人,真的无所谓吗?让最爱自己的人活在担忧惶恐中,不心痛吗?


  如果勇武者想过了以上的问题,诚实地再三问自己,最终仍选择继续勇武,我无话可说,只能默默祷告,愿上帝祝福这位走上征途的勇武者。没有咒诅,只有祝福。


编按:分题为编者所加。本文为作者三月十七日晚上于公理汇研主办的「暴力/勇武抗争的信仰反思」研讨会的分享讲稿。


http://christiantimes.org.hk,时代论坛时代讲场,2016.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