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宗教改革500年:路德今日作何言?



10/31/2017

Deutschland Denkmal an den Reformator Martin Luther in Wittenberg
 (picture-alliance/dpa)
宗教改革500年:路德今日作何言?

路德在2017年:一名阻止气候变化、争取信仰的斗士?一位心理治疗大夫?或者,继续是一个令人羞愧的反犹主义者?宗教改革500年纪念期结束之际,德国之声和专家们一起作如下猜测。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维滕贝格教堂大门上贴出95条论纲的着名事件发生500年后,许多新教徒自问:那位宗教改革家今天会为哪些论题像当年那样不屈争辩?

德国积极筹备宗教改革500年纪念活动

即使答案纯属猜测,有一点却确定无疑:路德仍将是一位政治影响力巨大、不好对付的同时代人,浑身带刺、信众无数。

这位天主教修士在95条论纲首条中,要求"悔改一生"。哥廷根大学教会史学家考夫曼(Thomas Kaufmann)认为,这是呼吁摈弃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悔改意味着,回头,改变你们已走上的生活道路,摈弃那种生活,不再听凭别人受苦受难、自己独享富裕"。

"宗教改革本原行为"

撰写了多本有关路德及宗教改革专着的考夫曼认为,路德是"终极考问者","提出极端问题、不满足于简单答案,是路德的典型之处"。考夫曼相信,路德会问:"这个世界本来产有足够食品,千百万人却忍饥挨饿,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德国福音教会文化事务专员克劳森(Johannn Hinrich Claussen)表示,今天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数字网络里采取这一"宗教改革的本原行为"-提出极端问题、不满足于简单的答案。他认为,作为宗教改革的一份遗产,尖锐表述在所有传媒、所有各代人那里均已成常态。

显然,德国的某些穆斯林也从这一遗产中获得灵感。例如,弗莱堡伊斯兰学者和宗教教育家乌尔吉(Abdel-Hakim Ourghi)新近就在柏林新克尔恩区(Neukölln)的达拉撒拉姆(Dar-Assalam)清真寺大门上贴上了关于伊斯兰教改革的40条论纲,引起轰动。他所要求的就是"改革伊斯兰"。

要忏悔,拒赎罪券

路德当年要低调得多。起初,他只是抨击当时的赎罪券,谁若支付若干小钱,便能换来教会对自己罪愆的宽恕。柏林洪堡大学古典基督教学教授马尔席斯(Christoph Markschies)明确指出,路德当年并非是想借助论纲启动一场全面教会改革,而只是要抨击对教会的一种规仪,即忏悔,的滥用。至于对赎罪券的抨击竟导致教会分裂,那就是另外的故事了。

对梵蒂冈来说,路德的原则性批评已构成足够理由,将他定为异教徒,逐出教门。由此而来的宗教及政治迫害使路德震颤至极,遂诅咒罗马乃神学专制之化身、教皇是"反基督徒"。

在"论基督徒的自由"(Von der Freyheith eines Christenmenschen)一文中,路德最终摈弃了对罗马的服从关系。他写道:"基督徒是对所有事物的自由主人,不从属于任何他人。"只有良心、祈祷和忏悔才真正重要。从那以后,路德坚决拒绝来自梵蒂冈的经院主义信仰原则。

因信称义

今天,路德一定会是争取宗教自由的先锋战士。在这一点上,很多宗教改革专家看法一致。德国福音教会文化事务专员克劳森指出,当年,路德是异教徒迫害的受害人;他追求的是宗教自由而不是僵化的天主教信仰学说,因此,他一定会抨击对基督徒和其他信徒的迫害。克劳森确信,"路德是一名反极端主义者。对他来说,信仰只在自由中才可能。"

真是这样?路德真的会按他写于1520年的那篇文章,像捍卫一名"基督徒的自由"那样捍卫他的犹太邻居的自由吗?神学家马克席斯对此没有把握。他分析说,"路德是德国中部的一位地方人士,有着疯狂的偏见"。他指出,他说出这一点并非是要替路德的反犹言论开脱,而只是想把它们放在一个历史框架内。

直到今天,路德的研究者们仍因这位宗教改革家的矛盾之处和极端性而一再陷入窘境。这位宗教改革家的政治的或宗教的被工具化及相关争议也因此成为宗教改革纪念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