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 各国领袖担心冲突爆发



12/08/2017




Israeli and U.S. flags are projected on part of the walls surrounding Old Jerusalem Wednesday.
 (Ronen Zvulun/Reuters)

(耶路撒冷-12月8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十二月六日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并下令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从特拉维夫迁往耶路撒冷。

此举引发阿拉伯和穆斯林世界的抗议,从伊拉克、约旦、黎巴嫩,到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中东多国领袖表示愤怒。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发生暴力事件。巴勒斯坦当局宣布星期五为“愤怒日”。

加沙地带的激进分子向以色列城镇发射火箭。以色列军队做出反应,发动空中打击,据报已造成25人受伤。一名巴勒斯坦男子在以色列和加沙地带交界处的冲突中被以军开枪打死。

世界领导人谴责特朗普单方面的决定。白宫将启动迁馆工作,将美国驻特拉维夫大使馆 (目前的外交使团所在地)迁往圣城。这迁移是特朗普的选举承诺。

梵蒂冈教宗方济各和耶路撒冷多个教会呼吁对现状保持尊重(但徒然),仅在几个小时后,各方出现争论。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形容这是美国总统的 "历史性的一天" 和 "勇敢的决定"。他保证, 在犹太人、基督教和穆斯林传统最重要的地方,耶路撒冷的现状不会改变。

当以色列沉浸在欢呼之时, 世界各地领袖担心白宫的决定将带来的影响,它会打破整个中东地区本身已经岌岌可危的状况, 现在还将可能承受更多冲突和暴力。

在特朗普的演说之后的几个小时,联合国领袖指出,只有通过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民之间的直接谈判,才能解决圣城的地位问题。

沙特阿拉伯领导人将白宫的选择称为 "不公正和不负责任"。利雅得警告说, 这一决定违背了 "巴勒斯坦人民的历史和永久权利"。沙特领导人在一份文件中说,可能会有"非常严重的后果"。

伊朗谴责华盛顿采取的步骤, 因为这将引发一场针对以色列的 "新起义"。德黑兰外交部说, 这个"挑衅和毫无意义的" 决定,煽动穆斯林世界,并可能引发暴力升级。

叙利亚领导人巴沙尔·阿萨德(Bashar al-Assad)也强调它将无法掩盖巴勒斯坦的情况。他的办公室发表文件: "耶路撒冷的未来不能由一个国家或总统建立, 但要根据它的历史", 并且目标仍然是 "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的诞生"。

黎巴嫩总理萨阿德哈里里(Saad Hariri)对巴勒斯坦人民表示 "充分声援", 并谈到阿拉伯联合阵线反对选择特朗普,这在该地区开启了一个新的对抗因素。约旦政府谴责 "违反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穆斯林国家,召见美国大使, 向特朗普的决定表达了"谴责",同时援引了 "反思"。土耳其谈到 "非法和不负责任" 的选择,英国总理文翠珊(Theresa May)表示反对,称华盛顿的举动无助于该地区的和平进程。

法国总统马内利(Emmanuel Macron)称此改版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两国在国际外交承认的边界内毗邻共存的和平与安全的解决方案的目标。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 "不支援" 特朗普的举动。欧盟外交费德里卡(Federica Mogherini) 表示 "严重关切", 并认为是重新 "谈判",以解决耶路撒冷的地位问题。

耶路撒冷的教会领袖们在11月6日发表了一份官方声明, 关于一个由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 (Trump) 可能单方面的决定, 承认圣城为以色列首都。教宗方济各在公开接见群众中探讨了这场争论, 呼吁维持现状。

十三位耶路撒冷教会领袖在信中说,他们「关切报导指美国可能改变立场,以及它如何理解和处理耶路撒冷地位问题。我们确信, 这些行动势将在耶路撒冷和圣地产生更多仇恨、冲突、暴力和苦难, 使我们远离统一的目标, 更深入地走向破坏性分裂。」

这样的解决方案,将使「我们远离统一的目标, 更深入地走向破坏性的分裂。」他们呼吁特朗普帮助他们「走向更多爱和最终有和平, 这是无法达到的, 若果耶路撒冷不是为所有人。」

「我们庄严地建议,呼吁美国继续承认耶路撒冷目前的国际地位。任何突然的改变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我们相信, 在我们的朋友们的大力支持下, 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民,能够努力谈判得出一个可持续和公正的和平, 使所有渴望耶路撒冷圣城的人都能实现其命运。」

一旦政治进程摆脱耶路撒冷所经历的冲突和破坏, 耶路撒冷「能够被分享,并有助于所有在那里生活的人的内心释怀」。

教会注意到「圣诞节即将来临」, 代表着「和平的盛宴」。因此, 他们恳求耶路撒冷不要被剥夺和平。「作为耶路撒冷的基督徒领袖, 我们邀请大家与我们一起走在希望的道路上, 因为我们为这个独特而神圣的城市所有人民,缔造一个公义、包容的和平社会。」

这封公开信由希腊、叙利亚、亚美尼亚、埃塞俄比亚及科普特正教牧首、拉丁教会、方济修会、希腊—梅尔基—天主教牧首、马龙派信徒(Maronite),圣公会、亚美尼亚和叙利亚天主教教会,以及福音派信义宗联署发表。

美国白宫坚称,总统的决定是承认了一个既定事实,至于边界认定则由以巴双方通过谈判来决定。美国已得到有关正式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以及宣布将美国大使馆迁到耶路撒冷可能引发安全威胁的全面汇报。

围绕耶路撒冷的冲突可追溯到数千年前。耶路撒冷对于犹太人、穆斯林和基督徒均具特殊意义,其地位问题悬而未决。

(综合报道:美国之音、亚洲新闻等)

耶路撒冷城景观
(网络图片)

更多阅读:
关于耶路撒冷

约在公元前1000年,大卫王率领以色列人屠杀耶布斯人,夺取该城,向南扩建城市并定都于此,更改成今天的名称「耶路撒冷」。

大卫统治结束于公元前970年,他的儿子所罗门继承王位,所罗门花费十年时间在城内建造第一圣殿。

公元前588年尼布甲尼撒二世率领大军围攻耶路撒冷。18个月后,巴比伦军队占领并摧毁这座城市,城墙被毁,聖殿被焚。

公元前538年,巴比伦之囚70年后,波斯帝国居鲁士大帝灭亡巴比伦,允许犹太人回到犹太地重建耶路撒冷圣殿,圣殿重建工程在公元前515年3月,即第一圣殿被毁70年后完成。

此后600年间,犹太地先后是波斯、希腊和罗马的一个省份,耶路撒冷则是犹太省的首府。在罗马统治前期,委任大希律王进行统治,大希律王在位时扩建圣殿。公元6年,犹太地直属罗马统治。

公元66年,一次反抗罗马的起义失败,罗马军队围困耶路撒冷,但很快撤军。公元70年,提多将军率领罗马大军再次围困耶路撒冷4月25天,罗马军队利用先进装备和攻城设施系统地拆除城墙,入城后拆毁了圣殿(只剩部分墙基,即西墙)。

正值犹太人的一个大型节日,城内粮食消耗殆尽,围困其间约有110万人丧生,97000犹太人被俘,很多人被卖到埃及成为奴隶。约130年耶路撒冷没有人居住。

罗马皇帝哈德良重建耶路撒冷城。作为惩罚措施,下令在希伯來历埃波月九日,即耶路撒冷遭巴比伦和罗马军兵两次攻陷的周年记念日(恰巧是同一日),将耶路撒冷彻底铲平,在原址新建罗马城市爱利亚加比多连(Aelia Capitolina),圣殿山上另建罗马神庙;同时将所有犹太人赶出巴勒斯坦,禁止犹太人在耶路撒冷居住。400年间,犹太人不准进入耶路撒冷。

此后5个世纪,耶路撒冷一直在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的统治之下。4世纪,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控制该市,耶路撒冷变成一个天主教中心,建造圣墓教堂。虽仍禁止犹太人居住耶路撒冷,但他们开始在每年埃波月九日来到西墙前哭泣。

罗马帝国分裂后的拜占庭帝国统治下,这座城市在天主教势力中得到保护。当时宗教相对宽容,从5世纪开始,犹太人重新被允许住在耶路撒冷。

638年,阿拉伯帝国占领耶路撒冷。在691年,阿拉伯哈里发阿卜杜勒-马利克在登霄石,即圣殿山圣殿的原址上建造圆顶清真寺(萨赫拉清真寺)。

自7世纪起到1917年,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先后管理耶路撒冷长达1000多年。作为穆罕默德夜行登霄的地点,耶路撒冷被穆斯林奉为第三圣城。耶路撒冷最显著的建筑物,就是圣殿山上的2座清真寺——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穆斯林国家很久就将耶路撒冷看成是具有特别宗教和历史意义的城市。

中世纪1517年,鄂圖曼帝国占领耶路撒冷,他们控制该城市直到20世纪,耶路撒冷重新开始繁荣,城墙和老城被重建,城内宗教都可以存在,但鄂图曼帝国后来的无能统治使耶路撒冷的经济陷入衰退。

19世纪初,耶路撒冷不足8000人口,但依然是一个对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很重要的城市。城市居民分四个部分:犹太人、基督徒、穆斯林和亚美尼亚人。

英国托管时期(1917年至1948年)将城市分为四个区的基础。各宗教内部包括许多教派,比如圣墓教堂同时归希腊东正教、罗马天主教、亚美尼亚教会、埃及教会和埃塞俄比亚教会使用,教派之间互相冲突,以至圣坛钥匙要交给一个“中立的”伊斯兰家庭保管。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1917年,英军中东总司令艾伦比(Edmund Allenby)将军向土耳其发动总攻,取得耶路撒冷战役的胜利,占领该城。1922年国际联盟批准贝尔福宣言,委托英国托管巴勒斯坦,并帮助在该地区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建立高等教育机构,如希伯来大学创建于1925年。

约旦/以色列分治时期(1948-1967)。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1939年,英国公布巴勒斯坦白皮书停止犹太人的移民,限制犹太人购买阿拉伯人的土地,准备把巴勒斯坦逐步移交给一个阿拉伯人占多数的当地政府,犹太人可在该政府管辖下高度自治。

战后从德国集中营里解放出来的几十万犹太人偷渡到巴勒斯坦的压力俱增,英国无法妥善处理阿以矛盾,而拒绝接收犹太人大屠殺幸存者又遭到国际舆论的一致谴责,在1947年2月15日,英国宣布把巴勒斯坦问题转交联合国处理。

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辩论巴勒斯坦问题,以33票对13票通过分立建国方案,对于耶路撒冷,则计划成立一个联合国管理下的特别国际政权,即不属于犹太人国家也不属于阿拉伯人国家的一部分,不过这个计划从未实现。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战争结束时,耶路撒冷西部被新成立的以色列国占领,东耶路撒冷(包括老城和西岸)被约旦占领。除英国和巴基斯坦外,其他国家都没有承认约旦对耶路撒冷东部和西岸的占领。

1949年,以色列和约旦签订停战协定,划定停火线穿过耶路撒冷的市中心。1950年,以色列宣布定都在耶路撒冷。此后以色列政府的所有部门——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包括总统府和总理府均设在耶路撒冷市内。

当时耶路撒冷分为二部分,东西耶路撒冷分别属约旦和以色列管理,只有西耶路撒冷作为以色列的首都。1967年六日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东耶路撒冷,将整个城市归入以色列控制。

1980年7月30日,以色列立法确定耶路撒冷是其永久不可分割的首都,但並未得到国际承认。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也声称把东耶路撒冷看作是未来国家的首都,但目前巴勒斯坦在该市最醒目的正式存在是东方大厦,20世纪末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总部。

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亚伯拉罕诸宗教的圣城。广义上的伊斯兰教和基督宗教信徒占据世界人口的将近一半,耶路撒冷因此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重要城市之一。

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太民族精神,民族身份象征。犹太人无论流散到何处,礼拜时总是朝向耶路撒冷。

在希伯来圣经中,耶路撒冷被提到过700多次。耶路撒冷对于犹太人的向心作用,及犹太人对这座城市的迷恋程度是如此之强,以至于无法想象一个没有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