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当真安宁?



1/22/2018

图片来源

随着亚述、巴比伦、波斯、希腊等强国相继灭亡,在耶稣和使徒时代,整个地中海沿岸地区唯罗马一国独大。那时的罗马帝国,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且仍在不断扩张;在罗马强大军事力量的保卫下,帝国境内公民受相对健全的法律约束,享受史称「罗马安宁」(Pax Romana)的安定生活。耐用而安全的道路、政治的稳定,促使全罗马的经济贸易蓬勃发展。基督教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萌芽发展的,不单保罗能到达各处传道,这段时间也是该地区历史上语言隔阂最少的时间,人们的思想也敢于接受和接触新事物。因此,不少历史学家均认为「罗马安宁」是基督教能够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甚至有人藉此提出政治环境与宗教传播有唇亡齿寒的关係,所以我们要努力与政府合作,保持社会和谐和稳定,这样福音才能够传开。问题是,罗马当真安宁吗?

在「罗马安宁」的升平背后,新约如何评价罗马的管治呢?最清楚描述和评价罗马帝国的经卷,相信是启示录。与当时不少罗马臣民所认知的不同,启示录中的罗马是一极其压迫的制度,这制度靠暴力和压制来维繫,同时是政治专制和经济剥削的。启示录用上两个主要的符号来代表罗马帝国的面貌:海兽(「兽」,特别是十三和十七章),以及巴比伦的淫妇(特别是十七至十八章)。「兽」代表罗马皇帝的军事和政治力量;而巴比伦就是罗马城,其繁华昌盛是透过帝国中的经济剥削而来。然而,兽和淫妇(军事政治与经济)在根源上都是宗教性的,而且兽和淫妇的关係密切:淫妇骑在兽上(十七3),因为国家的繁荣乃是建基于国家军队供给的权力之上。

罗马帝国虽是专制、剥削的制度,约翰却十分明白,绝大多数的臣民都没有对之抗拒或反对。例如,在亚细亚省中的大城市,不少人热烈拥戴罗马统治,部份原因在于某些居民能从帝国中获得个人的好处;用启示录的话,这些就是「地上诸王」,即地方的统治阶层,为罗马招揽任命参与治理的,他们在社会上的特殊地位和利益也因此而接踵而来。而更普遍的是,罗马的平民百姓被帝国的意识形态说服,接受并欢迎她的统治。虽然淫妇的舒适生活是以人民的利益为代价,但是她也为他们提供某些「好处」(十七4)。这就是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和平」意识形态。整个公元第一世纪,罗马极力推动这种「罗马安宁」的意识形态;根据这种想法,罗马对这个世界的好处就是在帝国四境之内提供和平和安全,以及各种帝国昌盛的基建条件。

然而,启示录说这所谓的「罗马安宁」,是一个虚伪的假象,是那淫妇用来毒害万族的酒,以外面镀金的杯盛载,内裡是邪恶可憎之物(十七2、4);罗马带来的安定与繁荣来自她的淫行和剥削贫穷人。享受安定繁荣的平民百姓,被骗了却仍懵然不知,甚至相信罗马的倾覆代表人类失去平安,殊不知罗马提供的和平与繁荣是用暴力和残害来建筑的。

启示录反对罗马帝国,不只因为她压迫基督徒。事实上,约翰写启示录时,他所预见的大迫害并未发生。可是,约翰却认为按罗马权力的本质,若基督徒要忠心见证神,那麽,他们必然会在罗马所提倡的「安宁」中经历无可避免的冲突。罗马的邪恶,在于其对自身权力和繁盛的绝对化,结果她牺牲了她的子民,以追求和维繫这权力和繁盛。对一般人来说,当时的罗马政府挺不错,想是比现在的香港政府管理得还好。但基督徒对罗马政府的反抗,乃是来自对信仰的独一:不降服于罗马权力底下,不颂扬其暴力和利益,寻求在已渗透人民生活的罗马意识形态之外的另类可能。初期教会的信徒没有被罗马伪装的昇平骗倒,他们看穿了除离开罗马权势,教会没有另外的选择;教会更绝不能与政权合作,免得高估自己、步向妥协灭亡。

昔日约翰在罗马歌舞昇平之时写下启示录,向信徒揭示「罗马安宁」背后的真象;今天,我们读这段教会历史,同样需要一种能突破这种瞒骗的深度,以助我们审视当下政权的实相。当她一方面大肆推动经济发展,以建造「文明和谐」为旗帜,以强国自居;另一方面十架的记号也在这巍峨大地上被销毁,教堂祭坛换上国家领导的肖像,平安夜不再平安,监控、打压、管制只增不减……教会群体要如何看待这个政权呢?我们是否仍然相信牺牲一些权益,以换取福音在祖国广传的童话呢?我们是否不知不觉,选择沉默,以为信仰与政权有洽谈合作的妥协空间呢?我们当中竟有人为她提供的「安宁」歌功颂德吗?

这城当真安宁?

作者:陈晓琪

来源:香港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