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宗教事务局召开宗教界参与扶贫济困情况座谈会 (资料图) |
(天亚社-香港讯-2018年6月1日)国家宗教事务局六月一日在其网站,发出“宗教临时活动地点审批管理办法”通知,当中富争议性的一点,是要求在临时地点举办的宗教活动,要有政府认可的宗教团体作「教务指导」。有学者质疑,是否意味着天主教的「地下」教会团体,或基督教的「家庭教会」负责人,须接当局认可的教会机构「指导」。
有关通知是回应二月一日实施的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新修订条例针对宗教临时活动地点的规定,只为「明确宗教临时活动地点的申请条件及审批程序,规范宗教临时活动地点的管理」,却没落实具体施行方法,故通知作有关的补充。
通知指出,信教公民,即当地有户籍居民或常住居民,无犯罪记录并具备一定宗教学识的,可申请临时宗教活动场所。当中还指出,场所要具备某些特定条件,如周边没有同一宗教场所,属合法和安全的房屋等。
而有关场所要向当地部门申请,并订了三年有效期,后要重新申请。参加活动的人数亦有规定,否则要重新办理登记。
但具争议性的,是第十三条:「。宗教团体对临时活动地点的活动负有指导职责临时活动地点的活动应当接受宗教团体的教务指导」而所指的「宗教团体」,是指政府认可的。
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院长邢福增教授,六月二日在其「实」撰文指,针对第十三条,换言之,「若某家庭教会欲向所在地宗教事务部门,提出临时活动点的申请,所在地的基督教两会组织,可就其申请提供『意见』。」两会为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中国基督教协会。
他续写道:「一旦申请获批,该家庭教会即要接受所在地的基督教两会组织的「教务指导」众所周知,很多家庭教会不愿登记,甘冒背负非法宗教组织之名,最大的考量就是不欲隶属两会组织。
「如今,(新宗教事务)“条例”美其名是容许不愿接受两会管理的家庭教会作临时备案,但实际上,<办法>(通知)又要求家庭教会需要接受两会的「教务指导」 ,此举在在说明「魔鬼在细节之中」,企图以『教务指导』之名,迫使家庭教会与两会建立实质的联系。」
而他更质疑,何谓「教务指导」,是否仅仅是一个顾问角色,抑或会干涉「教务」安排,而所谓「教务」可涉及教会的核心范围,如主日讲坛的安排,圣礼(洗礼及圣餐)的施行,崇拜程序礼仪,神学传统与释经,教牧同工及义工的培训,信徒的栽培(各级主日学,团契)等。
邢教授更提出疑问,家庭教会的同工很多都不获官方(宗教局及两会)认可,因为他们没跟当局登记注册,若在这情况下,根据通知第十一条,他们是不获允许以宗教教职人员身份在临时场所举行宗教活动。
故邢教授问:「所指的『教务指导』安排,是否意味着由所在地两会差派认可的同工,到临时活动点主持教务活动或是弹性处理,要求家庭教会教牧同工须接受两会的『指导』。」
「这种指导,到底是一种顾而不问的形式,或是赋予两会负责人行使实质的问责权力?对此,<办法>(通知)均未有作出具体说明,最后可能又出现不同地方在执行上各有松紧的情况。」
他说:「但无论如何,家庭教会在实际操作上,已跟两会发生「教务」上的关系(另类的「以堂『带』点」),所有安排,无疑是千方百计要为日后的登记(由「灰市「转」红市」的转化)作好预备。」
东北地区的若望神父对天亚社说,通知是想控制天主教地下教会和基督教家庭教会,不让他们在临时场所举行宗教活动,但地下教会本身已不合法,亦不会主动登记,故有关通知的规定,似乎对他们作用不大;相反,他认为反会给官办教会诸多限制。
他还指出,看通知条文就是要宗教团体遵守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宗教政策,不然举办宗教活动的场地不获批准。
河北教友斐理伯和河南地上神父伯多禄均认为,若通知获严格执行,其对天主教会更为苛刻,因为看那登记程序,对地下教会而言,就是要向当地宗教部门申请,并接受他们提供「指导」,即要听爱国会的一套,斐理伯说:「?这怎么可能」
温州地下团体教友德兰表示,说白了通知还是为了控制,且是变本加厉,连临时场所亦难幸免,「地下的工作看来没办法秘密了」。
来源:天亚社
国家宗教事务局关于印发《宗教临时活动地点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宗教局、民宗委(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宗局:
2017年8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第686号令,公布了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已于2018年2月1日正式施行。为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关于宗教临时活动地点的规定,明确宗教临时活动地点的申请条件及审批程序,规范宗教临时活动地点的管理,我局制定了《宗教临时活动地点审批管理办法》,现予以印发,请贯彻执行。
国家宗教事务局
2018年2月22日
宗教临时活动地点审批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临时活动地点审批和管理,根据《宗教事务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信教公民的集体宗教活动,一般应当在宗教活动场所内举行,由宗教活动场所、宗教团体或者宗教院校组织,由宗教教职人员或者符合本宗教规定的其他人员主持,按照教义教规进行。
第三条 信教公民有进行经常性集体宗教活动需要,尚不具备条件申请设立宗教活动场所的,可以向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申请指定宗教临时活动地点(以下称临时活动地点)。
第四条 申请临时活动地点,由信教公民推选的代表提出。
信教公民代表应当是当地户籍居民或者常住居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品行端正,无犯罪记录,具备一定的宗教学识。
临时活动地点应当有二至三名信教公民代表,负责临时活动地点的日常管理事宜,并确定其中一名信教公民代表为主要负责人员。
临时活动地点的信教公民代表,不能同时担任其他临时活动地点的信教公民代表。
第五条 申请临时活动地点,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一定数量的信教公民需要经常参加集体宗教活动;
(二)周边没有同一宗教的宗教活动场所或者临时活动地点;
(三)有符合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信教公民代表;
(四)有合法、符合安全要求并适合开展集体宗教活动的房屋;
(五)不妨碍周围单位、学校和居民的正常生产、学习、生活等。
前款第(一)项中规定的一定数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确定。
第六条 申请临时活动地点,应当填写《宗教临时活动地点申请表》,同时提交下列材料:
(一)信教公民代表身份证和户口簿或者居住证;
(二)参加集体宗教活动的信教公民身份证复印件、经常居住地地址以及本人签名;
(三)申请指定的临时活动地点的房屋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明以及证明该房屋符合安全要求的材料;
(四)信教公民代表共同签名的承诺书,承诺临时活动地点的活动遵守法律、法规、规章,不妨碍周围单位、学校和居民正常的生产、学习、生活等,并接受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和乡级人民政府以及村(居)民委员会的管理;
(五)开展集体宗教活动的时间安排、活动方式、参加人数、安全措施等情况说明。
《宗教临时活动地点申请表》式样由国家宗教事务局制定。
第七条 申请临时活动地点,由信教公民代表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提出。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应当书面征求所在地宗教团体和乡级人民政府意见。所在地没有县(市、区、旗)宗教团体的,征求市(地、州、盟)宗教团体的意见,市(地、州、盟)没有宗教团体的,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宗教团体的意见。
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二十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并将延长时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作出批准决定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十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同时抄送临时活动地点所在地乡级人民政府和宗教团体,并报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指定临时活动地点涉及公共利益或者与他人有重大利益关系的,应当举行听证会。
第八条 临时活动地点有效期最长为三年。期满后仍不具备设立宗教活动场所条件且信教公民仍有举行经常性集体宗教活动需要的,应当重新申请。具备设立宗教活动场所条件的,可以办理宗教活动场所设立审批和登记手续。
第九条 参加临时活动地点活动的人数不得超过临时活动地点容纳规模。
举行集体宗教活动应当有信教公民代表在现场负责管理。
第十条 变更信教公民代表或者集体宗教活动的时间安排、活动方式的,应当在变更十日前,由信教公民代表报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参加宗教活动的人数变更超过核准人数三分之一以上的,应当在变更后十日内,由信教公民代表报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应当将变更情况告知临时活动地点所在地乡级人民政府和宗教团体。
第十一条 临时活动地点不得发生下列行为:
(一)举行大型宗教活动;
(二)编印、发送宗教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经销宗教用品、宗教艺术品和宗教出版物;
(三)修建露天宗教造像;
(四)在临时活动地点外部设置宗教标识物;
(五)举办宗教教育培训;
(六)以临时活动地点名义开展社会活动;
(七)允许未取得或者已丧失宗教教职人员资格的人员以宗教教职人员身份从事活动;
(八)接受境外组织或者个人捐赠,允许境外人员从事活动;
(九)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二条 乡级人民政府在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指导下,负责对临时活动地点的活动进行监管。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乡级人民政府对临时活动地点的活动进行监管。
信教公民代表应当定期向乡级人民政府报告活动开展和财务管理情况。
第十三条 宗教团体对临时活动地点的活动负有教务指导职责。临时活动地点的活动应当接受宗教团体的教务指导。
第十四条 临时活动地点的房屋提供方应当主动了解临时活动地点的活动情况,发现有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应当及时向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或者乡级人民政府、村(居)民委员会报告。
第十五条 临时活动地点的活动违反《宗教事务条例》及本办法规定的,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或者乡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责令停止活动,撤销该临时活动地点;有违法所得、非法财物的,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来源:国家宗教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