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6日 06:09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 (2020年2月24日) |
华盛顿
—
中国网民过去几天里通过占领官方热搜话题的方式,表达对中国当局封锁上海并封杀网络言论的不满。
上海过去一个月以来的疫情和封城造成了物资短缺和生命损失。但官方对相关网络话题进行了审查,过滤对政府不满的言论,并集中精力“辟谣”。与此同时,中国宣传机构继续在微博上批评美国,相关热搜话题常常被推至热搜榜首。
这些热搜话题多由中国官媒推广,话题内容包括对美国社会问题的批评,但也含有来自俄罗斯的虚假信息和阴谋论。
官方的这一系列行为引发了越来越多网民的不满。大量微博网民借用官媒的反美话题关键字,批评官方忽视上海危机和中国其他社会问题,试图用美国转移公众视线。一时间,这些热搜话题遭到“洗版”,所有相关微博都在批评或讽刺中国当局。
过去两天中,网民不断借用新的反美热搜话题批评中国政府,而审查机构似乎对此措手不及,尚未找到有效方式大规模封杀或预防此类现象的发生。
“414赛博游行”
中国网民们的此轮抗议起始于中国时间星期三(4月13日)深夜。当时,微博热搜榜第二名的话题叫做“美国就是全球最大人权赤字国”。这个由央视新闻主办的热搜话题批评美国在人权方面“劣迹斑斑”,并要求美国关注本国人权,而不是指责别国。
中国官媒的反美热搜话题被推至微博榜第二位(2022年4月14日) |
中国官方推广的反美热搜话题经常来到微博榜首的位置,热搜话题下网民的发言也经常符合官方的语调。但4月13日晚,该话题下的微博中却出现越来越多的不满声音,指出中国存在的人权问题。
“延迟退休,996,12小时黑白两夜颠倒的工作制度,房价上天,利率上天,工资最低,人权中国最有人权啦,”
一位网民写道。
许多网民指出官方处理上海疫情不力,注重政绩却不在意民生。
“我们虽然给人家门口贴封条,杀宠物,浪费医疗资源让更多急重症患者错失治疗,但我们的统计死亡数字可是0呢,” 另一位网民写道。
一些网民们也提起了前段时间徐州“八孩母”一事,以及中国对女权活动的打压。
“对对对,美国女人被铁链锁起来生八个孩子,zf(政府)还给锁她的男人盖房子发补贴...美国zf真的太坏了,太可怕了,幸好我生在中国,” 一位网民写道,她故意用“美国”取代“中国”以达到反讽的效果。
其他网民则更加直接地指出中国官媒在利用美国转移民众对上海危机的注意力。
“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怎么对自己国民的?天天盯着美国报道。上海人民缺菜缺药,动不动就封城...买个这个热搜强行挽尊,” 一位网民说。
就连一些对美国持负面观点的网民也看不惯官媒的动作。
“虽然美国虚伪的很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你这个时候把这个热搜搬出来,也别装什么白莲花了是不是,” 一位网民写道。
审查系统措手不及
在4月14日凌晨的头几个小时里,这样的微博越来越多,占满了该热搜话题的版面。一些网民将之称为“414赛博游行”。凌晨4点19分,微博审查员终于开始工作,直接锁死了这一热搜话题,只显示来自官方账号的微博。
封锁前,有网民们对深夜里发生的这一切发出了由衷的感叹:“这才是真正的人民的声音,纪念一下今晚,你们这帮可爱的人,也许明天过后又是一片歌舞升平,但是至少我知道我们还是清醒的,虽然在黑暗中独行,总有一天会成燎原之势。”
前微博审查员刘力朋告诉美国之音,这些反对的声音之所以能在当日凌晨存在数个小时,可能是因为后台的审查员一开始没有注意到“洗版”的发生,也没有即时获得相应的指令开始删除工作。另外,由于这些话题的发起者是官媒,审查系统一般不会直接封禁整个话题,禁止讨论,因为这样就无法达到官媒原来想要的宣传效果。
尽管可以不断删除言论,但微博审查系统尚未找到能够提前阻止“赛博游行”的方式。
中国时间4月15日凌晨,网民们又占领了起码3个官方热搜话题,包括“新冠病毒疑似与美国生物公司相关”、“美国用乌克兰精神病患者做生物实验”、“赵立坚说美许多少数族裔等来的是梦碎美国”等。
16日,微博的热搜榜上不再显示任何和美国有关的话题。刘力朋认为这可能是官方“降温”的方式。但网民们还是找到了“美国的谋杀率正以惊人速度增长”这个话题,继续嘲讽当局的宣传。
“Call me by your name”、“偷着乐”等词成网民暗语
“Call me by your name”(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成为这几天抗议中的一句流行语。这句话本是一部2017年小说改编电影的名称,但网民借此指出中国总是借美国的话题转移公众注意力。也有一种解释是,中国外交部和官媒对美国的负面描述经常符合中国的现状,两国的名字到了可以互换的程度。
网民们挖出了外交部过去的一系列指责美国的言论,暗指这些批评完全适用于中国,比如发言人华春莹反对推特“封号禁言”,赵立坚称美国政府的不作为导致人口贩卖现象,以及他指责美国政府忽视民众的生命。
“偷着乐”也成了抗议网民们最爱用的一个关键词。这个词的起源是赵立坚在一次记者会上对外国记者说:“疫情期间,生活在中国,你们就偷着乐吧”。
这几天的网络抗议开始后,“偷着乐”被网民吸收,成为每晚抗议开始的暗语。这句话衍生出的表情图片也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一些网民还用电影“爱乐之城”(La La Land)的名字来称呼上海,即“爱(偷着)乐”的城市,讽刺中国官方对危机的粉饰。
目前,“Call me by your name”和“偷着乐”的热搜关键词已经被屏蔽,但网民对官方的批评和讽刺还在继续。
推特上,一些观察人士对微博上这几天的抗议活动给出了积极的评价。
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利明璋(Bill Bishop)称这是“希望的微光”(glimmers
of hope)。
佐治亚州立大学教授玛丽亚·莱普尼科娃博士(Maria Repnikova)表示:“我特别喜欢‘占领’反美关键字并悄悄加入对中国批评的做法。很新颖。”
人权组织“自由之家”的研究主任莎拉·库克(Sarah Cook)感叹说:“只希望中国网民不用跳过重重障碍仅仅为了表达对政府的批评。”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研究员麦特·希恩(Matt Sheehan)写道:“这就像2011-12年温州动车撞车等重大事件发生,当局在2013年左右开始镇压前,微博看起来的样子。”
(对华援助协会特别转载自美国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