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4日 01:17
- 美国之音
香港反修例示威者2019年6月12日与防暴警察对峙
多名流散海外香港人深思,不应每年将612周年纪念日流于公式化,只作哭啼渡日;相反, 要促使这日成为推动力,除了巩固香港族群建立工作外,更要避免脱离仍然留守在香港的市民,使他们对光复前景失去希望。
三年前,反送中运动在香港进入高潮。除了200万人大游行之外,香港的抗争出现在街头、议会、媒体、网上等多个平台,无数香港人以不同角色参与反送中,塑造全民抗争的场面。三年过去,街头抗争不再、港人分崩离析。在不同地方的香港人如何理解自己三年内的转变?各人在各自岗位如何继续前行?离散各国的港人又如何理解未来与前路 ?
趁着612事件3周年之际,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香港民主委员会(HKDC)举行分享会,邀请了分别流亡澳大利亚、英国、美国与台湾等地的香港前立法会议员许智峰、前区议会议员刘珈汶、HKDC策略总监郭凤仪以及香港加山传播创办人胡戬,探讨海外香港人在612 三周年秉持的应有态度。
多位讲者不约而同地表达了悲愤的情绪外,但也同时警惕着不要被三年来的无力感与失落笼罩,要努力向前看,正面地看待612事件为特别是已经流散在海外的香港人所带来一系列的冲击与转变。
许智峰首先说到,612固然令他十分感触,觉得自己还身处香港,虽然已经离开香港快要一年半,但那种伤感与唏嘘,就好像在昨天发生一样。
不过,过去三年,居住在澳大利亚的香港人已经有所转变,由依赖外人发声,转变为自己积极参与。
许智峰说:“我见到香港人。第三周年啦。除了悲愤悲痛之外,他们多了一种向前望(态度)。当然,我想大家不管去到那里,都会有这个问题,我们还有什么可以做?境外境内香港人还有什么可以做?多了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可唔可以成立流亡政府、流亡议会?用一些大些、多些压力或大些公信力的团体去做游说,多了很多这些问题。”
同样见证着有大量香港人移居到英国的前香港区议员刘珈汶指出,当年612事件所引发出来的一系列政治发展,如英国给予港人移居英国的BNO 签证政策,其实如同澳大利亚的港人一样,在凝聚后需要考虑如何建立一个更庞大的香港人公民社会。
刘珈汶说:“(612事件)除了是与民主运动有关一个延续外,其实更加重要,我会觉得是保存属于香港慨文化,因为3年已经过去,我们可以见到在香港除了运动,即是对民主运动影响外,其实有好多不同影响政治的影响,包括社会影响、经济影响也好,其实香港与3年前相比已经非常不同,我们很多香港人的文化,甚至乎一步步,其实香港本土都已经被抹杀。”
流亡台湾一年多的前香港加山传播创办人胡戬也认同,身在海外的香港人眼见香港的自由民主已经所剩无几,面目全非,在纪念612事件时,最重要是懂得反思,不要为纪念而纪念,流于形式化。
胡戬说:“我们不断去记住这些(事件)时候,我们在这3年究竟都做过什么呢?我们所谓一直要话去keep(保持)住香港,或者去为香港做更多事,我们是时候,我觉得去到三周年好像更加值得去反思,就是我们究竟在这三年,说了这么多,我们究竟做了几多?我们又achieve(成功达到)了多少呢?”
目前身处美国的HKDC策略总监郭凤仪也非常赞同纪念612事件周年,并不是每一年将同一样的事情对国际社会说一遍,便自我安慰地当作交待。她理解到国际社会并没有责任把香港2019年的612事件经常挂在口边,因此在海外的香港人更有需要去思考如何将这个议题包装,连结国际局势,说好香港故事。
郭凤仪说:“我们要向前行的话,是要多想关于香港的talking
point(舆论焦点)的,或是怎么样去讲香港故事?因为你再没有理由在10年后,你还是在诉说2019年的运动,或还在说什么人权、自由这一类型的说法。大家都会觉得,其实你要扩阔关于香港的故事,无论是经济与网络等,这些可以更加结连整个国际脉搏重点。”
郭凤仪解释,所以她任职的HKDC也希望在美国与更多不同的智库组织合作,多做研究,在另一层面诉说香港故事,使美国大众更加理解明白,为何美国人需要帮助香港人。
在反思612事件周年纪念日的同时,郭凤仪续说,它的意义在于每一年作出对比,2020年时还有很多香港人继续发声,以至2021年很多香港人已经慢慢离开香港;但到了2022年,612事件三周年这一天已经成为散居全世界香港人的一个大日子,在世界各地举办不同活动,见证海外香港人社群慢慢壮大,并且已经成型。她说,很多不同的港人组织已有更加明确定位,他们纵使过往存在分歧。都会在612这一天聚首一堂,举办活动,务求国际社会不要将事件遗忘。
郭凤仪说:“我觉得这一个日子,其重要意义在于可以这样集结大家,以及可以使大家集体一起去看看与审视,究竟我们海外(香港人)族群以及本地的香港人,大家过去一年来做了什么,有什么成长?以及对比起去年的同一天,其实我们也有一些progress(进展),我们也是有进步的。”
前香港加山传播创办人胡戬也补充,每年在周年纪念日去诉说回顾2019年612事件当中的警察暴力固然重要,但更加重要的,就是我们在平常的日子里,如何更有方法、更有力地将现时每天在香港不断发生同样的荒谬事情,让国际社会了解、消化以及作出相应跟进行动,这种说好香港故事的能力,比每年一次的纪念来得更重要、更有意义。
胡戬说:“但系这个(保持国际社会关注香港的)momentum(动力)其实是如何开始的呢?其实,我们回想(20)19年时,我们提供的momentum(动力)就是一些警暴场面,或是一些很离谱的事情,这些很离谱的事件,或者很争议性的画面,或事件,是否今天不再发生?怎么不会,其实每天都不断正在香港发生,但问题就是来自香港目前的新闻。这方面的自由大家有有目共睹,如苹果(日报)不在、立场新闻也不在。其实很多资讯也很难传出去,变相就是就算发生一些有多离谱、多争议性的事情也好,我们也很难将事件传出去国际社会。”
不仅是将香港的荒谬传出比以往更加困难,面对复杂的国际社会,多位讲者更指出,香港议题要突围得到关注,保持热度,更需要海外香港人的智慧。前香港区议员刘珈汶指出,世界上这么多国家也有不同议题渴望得到国际关注,如何将香港2019年的社会运动关注度延续下去,并不是仅靠每年重播警暴画面,便可以轻易成功。
她解释,即使目前在英国,俄乌战争的社会关注度也越来越少,所以目前在英国的香港人所面对的挑战,就是如何能够持续地保持英国政治政府以及政界关注香港人社群。
刘珈汶说:“因为如果可能在3年、5年后,其实确实会有很多香港人来到,我们这一个香港民族在英国这一个这么dynamic(活跃)的社会内,数字是相对地少,所以我会觉得我们如何在目前还是一个叫做一个初始的(阶段),建立香港人民主社会的一个时间去打好这个基石,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许智峰也分享说,他也亲自与一些已经到达澳大利亚的当年香港抗争者交流过,在街头前线对抗警暴已经成为过去,这些年青抗争者现时更着眼的,是如何深耕细作,建立起港人族群社区。
他回顾说,正是经历过2019年那种伤痛,这么多年青人被打被捕,他们当年自612之后撑住香港,顶着挨了很多警暴,他们现时或已经坐牢服刑,失去了很多自由,所以他个人很难放下,也是推动他一直前进做国际游说工作的动力。
许智峰说 :
“只是想起这一点,已经觉得没有办法停下来,就算不是为自己,也是为他们做(游说工作)。因为他们为了我们(当年)做了很多。第二就是看见,海外公民社会开始建立,当你去做游说的时候,你都觉得自己说话大声了,因为香港人那一面展现出来,我们的价值,使我感觉多些希望。当海外社群,香港人社群壮大起来,我有信心(留在香港的)香港人看到的,即使香港人什么也做不到,不能说话,我们(在海外)鼓励他们,是可以使他们动容的。”
许智峰总结,给予留在香港的香港人希望是重要的,即使在海外的香港人有强劲斗志,但若全部留在香港的港人沉寂、失望与灰心,整个光复香港的运动就会失去意义。
(对华援助协会特别转载自美国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