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台湾正讨论联合生产美式武器



10/20/2022


20221020 00:52



台湾军队士兵站在F16V战机前,准备进行装载美制AGM-84鱼叉反舰导弹
及AIM-120和AIM-9空空导弹的训练。(2022年9月16日)

华盛顿  

熟悉美国与台湾国防合作事务的一位人士证实,拜登政府正在考虑一项与台湾联合生产美式武器的计划,以增加美式武器的产能、加速这些武器向台湾的交付,同时强化对北京的威慑。

年度美台国防工业会议主办人、美台商会会长韩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星期三(20221019日)向路透社证实了这一消息。

美台国防工业会议是定期聚集美国和台湾国防和外交官员以及两地国防工业代表讨论美国对台军售的一个主要平台。

日本经济新闻援引三位知情人士的消息当天率先发表了美国与台湾正考虑合作生产武器的报道。

韩儒伯对路透社说,对这项合作计划的讨论处在初始阶段,目前双方还没有决定合作生产哪些武器,但可能聚焦弹药生产和成熟已久的导弹技术。

他同时警告说,实现合作生产武器计划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包括美国政府一些部门可能不放心将一些关键的国防技术与境外军工制造商分享。

美国国务院一位发言人在回应路透社提问时没有直接证实美国与台湾讨论合作生产武器的消息,但表示“美国正在审视所有选项,确保尽快将防御性能力转交给台湾,”称这样做对确保台湾的安全至关重要。

日经新闻引述一位了解拜登政府内部事务人士的话说,美台联合生产武器的初步讨论已经开始。美国国防企业很可能提供技术,在台湾生产制造武器,或者利用台湾生产的零部件在美国组装这些武器。

“此事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够真正定案,”日经引述另一位消息人士的话说。这位消息人士还表示,整个程序可能需要经历2023年一整年。

“雄风二型和雄风三型导弹就是台湾国家中山科学研究院研发并使用部分美国技术生产的,”代表包括美国主要国防承包商在内的美国公司的美台商会一位代表对日经说。“台湾从未与美国联合生产过美国武器,无论是弹药还是平台。”

日经在报道中表示,过去的历届美国政府对美台联合生产美式武器相当审慎,因为他们担心武器机密有遭泄漏的风险。

台湾国防部一位发言人在接受日经采访时说,“我们将要求美国加速对台湾的武器交付。”

日经还说,拜登政府考虑与台湾共同生产武器,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加快对台湾的武器移交。

美国是台湾最大、甚至可以说唯一的武器供应国。但是,一种武器获准出售给台湾,一般需要几年甚至十年的时间,才能交付到台湾部队的手中。美台军方都认为,北京当局将在2027年解放军建军100周年的时候,具备全面攻占台湾的能力。这意味着,台湾提升自卫能力的时间已经所剩不多。

俄乌战争爆发后,由于美国一再加速向乌克兰提供抗击俄军的武器,美国在向其他国家提供武器的时程有时就会不得不受到耽误。

美国智库战略及国际研究中心的一位研究员9月中发表的一份报告说,美国目前刺针便携式防空导弹和海玛斯高机动多管火箭炮系统目前的库存都“有限”。

台湾国防部今年5月表示,台湾计划在2026年前接受美国的刺针便携式防空导弹,但是交付的速度可能会放慢。由于乌克兰战场供货吃紧,美国还叫停了台湾购买美国M109A6自行榴弹炮的计划。台湾自美采购的海玛斯多管火箭炮系统可能要等到2027年才能完成交付,而鱼叉反舰导弹系统则要等到2028年才能交付完毕。

日经引述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研究员大卫·萨克斯(David Sacks)的话说,美台联合生产武器不仅可以加速向台湾交付武器,而且还能鼓励台湾增加国防预算。

“台湾对大幅提升国防开支有抗拒,因为感觉上这些钱将从经济中剥离出去,”萨克斯说。“确保至少一部分这样的钱留在台湾而且用在当地的供应商的身上但愿可以缓解这方面的关切,从而让增加国防开支政治上更容易做到。”

中共领导人习近平在上周日开幕的中共20大上做政治报告时特别强调,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习近平还把两岸统一描述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内容。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星期一在斯坦福大学与前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Condoleezza Rice)举行的一场对话中说,台海的和平与稳定得以维持了几十年,但是现在北京却改变了策略。

“北京不再坚持积极确立的现状,而是作出了一个根本性的决定,即现状已经不能接受。北京下决心大大加快推动统一,”布林肯说。

“如果和平手段无效,那就使用胁迫手段;而如果胁迫手段无效,那就有可能使用强制手段来达成其目标。这就是严重破坏现状和制造极大紧张的原因,”布林肯又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建政以来,台海两岸分离分治、互不隶属。但北京一直强调拥有对台湾的主权,而且即使诉诸武力,也要实现中国大陆与台湾的统一。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上升和随之而来的军事现代化,北京对台湾的军事压力和恫吓也越来越严重。

(对华援助协会特别转载自美国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