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0日
09:49
北京朝阳医院的医护人员在疫情爆发期护理ICU的重症病人。(2022年12月27日)
华盛顿 —
新冠病毒持续在中国快速大面积爆发,即将步入2023年的中国人民不得不在感染的阴影下跨年,大批老年人或患有基础病的脆弱人群面临的形势尤为严峻,全国各地医院和殡葬场所均出现了人满为患的现象。中国国内开始出现是否病毒发展出新变种,以及疫苗的保护效力究竟有多高的担忧。尽管之前不时有消息传出,但中国政府目前没有引进国外疫苗的表示。
离2023年元旦数日之际,中国网络呈现讽刺性一幕:网易新闻出品的2022年回顾短片《致敬每一位扛住生活的平凡人》,在得到广泛共鸣被疯狂转发后,却不断被各大社交平台删除,令人回想起同样遭遇的流行于上海封城期间的短片《四月围城》。中国官媒新华社和人民日报也延续传统推送2022年新闻回顾,却被网友戏称为为政府歌功颂德的“妖艳贱货”,俨然和网易短片形成“平行舆论场”。
12月27日,中国党媒《环球时报》头版文章“美欧在混乱中收尾2022”引来众多网民不满,纷纷在微博和其他社交平台留下诸如“中国在一片大好形势下进入2023”、“中国人民在高烧中笑看世界风云”之类的反讽性评论。
进入2022年尾声的中国大陆目前疲于应付肆虐的新冠病毒,各大城市的医院、殡仪馆、火葬场连轴运转,不堪重负。
来自黑龙江绥化市的Cathy如今生活在北京,她近日向美国之音分享了她和在老家当医生的老同学的亲身经历。
Cathy的老同学在绥化市某医院任神经内科大夫,最近也染上新冠,并且病情比较严重,已经出现肺部感染现象。Cathy本人和共同居住在北京的一家五口均已在10天前感染,但是万幸没有出现严重症状,都已痊愈。
“我生病的时候还跟我同学说,你们也快了,要做好准备。他当时也觉得是这样,但是没想到这么难熬,”Cathy告诉美国之音。“我同学告诉我,他们医院都崩溃了。他们科就剩两人还没生病。其他的,上班的生不如死,在家生病的也生不如死。我真没想到他那儿这么严重。”
Cathy认为北京的传播是全国最先的,她老家绥化比北京晚了约两周。“东北因为冷,冬天对那些有基础病的老人很不友好,每年冬天什么得支气管炎的脑梗塞的都一堆一堆的,很多老人扛不过去,现在加上这一波新冠那就更别提了,太可怕了。北京的医疗条件算丰富的,都还这样,小地方就更别提了。”
Cathy自己昨日因为皮外伤前往北京垂杨柳医院包扎,结果发现医院到处挤满因为感染新冠求医的病人。“现在医院还管什么内科外科呀,我同学说,耳鼻喉科都收了,没办法,没有病床啊。我今天去急诊,天啊,那个急诊大厅我以前去过,现在全是满的,里面那过道都挤得转不过身来。”
是否存在新变异值得关注和统计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临床流行病学中心主任齐亚德·阿尔阿里(Ziyad
Al-Aly)12月28日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大面积爆炸式的病例暴增无疑会提高出现新变异的可能性。“你知道,中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出现的(这么多)感染人数提高了出现新变异版本的概率。我们还没有看到它(新病毒株),但这种可能性现在确实在急剧增加,只是因为感染人数在非常、非常短的时间内快速爆炸式增长。”
来自云南的周先生对美国之音表示,他无法理解为什么病毒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席卷了几乎全国每一个角落。周先生的老家在云贵川交界处一个特别偏远的小镇,但是也无法幸免。“我们那个地方的偏远程度我都没法形容,一直是全中国最贫穷, 最偏远的地方之一。但是我妈告诉我,大概一个星期前,不管老的小的,一个都没躲过,都得了新冠。”
周先生老家的村子现在约有六七百居民,几乎全部染疫,截止到目前为止有几位老人和一名年轻女孩去世。“我所有知道的人,不管是在西双版纳的,还是大理的,香格里拉的,在广州的在江西的,没有一个幸免的。”
周先生对这次病毒传播之快之广感到非常的纳闷:“我不愿意阴谋论,但是这个东西实在是太诡异了。就算你飞机来洒,就算风和雨来传播也不会这么快这么均匀呀。而且时间几乎都没什么先后,不管在任何偏僻的地方。”
2021年,旅居海外的周先生曾经回国,当时被村里人视为洪水猛兽。“去年我回国,我一回村里,家里没人敢来做客的。他们觉得我国外来的,就是病毒。这次我就跟我妈说,现在你们知道了吧,你们被感染其实也没有很恐怖。”
虽然如此,周先生依然认为,他在老家的家人朋友,感染之后症状比他在海外所见要严重,他怀疑这和国产疫苗的保护效力有一定关系。“全世界所有人的共识都是奥密克戎要比德尔塔的症状轻的多。但是我家亲戚所有人的症状都比我以前得德尔塔的时候重太多了。”
“前几天我们一群中国人在这边吃饭讨论,大家的共识基本上都是国外的疫苗还是有用。我们这边感染过的人,很少很少有症状。我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不引进国外疫苗,怎么有这么傻的人。人家现在美国德国给他们都不要。就是面子嘛,你看中国完全就是面子挂不住。”
另一位生活在江苏省常州市的徐先生告诉美国之音,他周围的朋友感染新冠已呈“井喷”之式。徐先生一家四口一周前均已中招,纷纷发烧,如今正在缓慢恢复中。徐先生的工作单位为一家国企,目前也有至少80%以上新冠阳性或者病愈。“现在大街上空荡荡的,完全没人,商场里也只有几个人。饭店也都不堂食了,全靠送外卖。”
徐先生所在单位员工众多,近日开会还分成了“阴性会场”和“阳性会场”:核酸检验呈阴性或者已经感染痊愈的,进入“阴性会场”开会;目前新冠阳性尚未转阴的,进入“阳性会场”开会。
西方疫苗究竟是否和何时能进入中国
居住在上海的35岁的白领市民Jacky今年春天经历了长达3个月的封城生活,至今心有余悸。Jacky近期也未能幸免感染新冠,但是恢复得非常迅速,一天退烧,一周转阴。他告诉美国之音,身边的朋友们大都年纪较轻,所以尽管纷纷染疫,但没有恐慌:“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难受的病,但是大家都知道自己不会死。”
Jacky八十多岁的姥姥生活在河北,前几天也新冠阳性,但是症状不严重。“我姥姥就是嗓子疼,不过精神还挺好的。她打了三针疫苗,还加了流感的疫苗,综合起来应该防护的还不错。”
Jacky自己也打了三针国产灭活疫苗。他对美国之音表示,如果在国内有第四针可打,他一定会打。“具体打什么就看有什么选项了。如果在内地就可以打信使RNA疫苗那我会打,因为一直在说如果打不同类型的疫苗,保护效果会好点。”
Jacky表示,自己不清楚目前中国为何不进口疫苗,但是即使可以,他认为国外疫苗储存的高要求可能会无法大面积接种。“mRNA疫苗是一个对于储存要求特别高的疫苗,需要低温、冷柜、冷链这些高级的要求。中国广大农村很多地方连冰箱都没有。引进来肯定是个好事,但是究竟能惠及到多少人,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包括引进来究竟有多少人愿意去打,我也不知道。”
Jacky坦言,自己在2020年的时候是支持封城清零的,觉得当时达到了期望的目标。不过,他的看法后来发生了变化。“到了21年,22年的时候,从德尔塔到后面的欧密克戎,当时说实话我感觉我有一点犹豫或者担心。我觉得要是放开,肯定会多多少少遇到今天这种情况。如果你的奶奶,姥姥,因为抵抗力差,就算打了疫苗也没挺过去,算谁的(责任)呢。但是到了现在这个情况,我感觉封控造成的成本已经远远高过了他所能得到的好处。因为病毒的传播就是无法控制。”
Jacky认为,当下的中国其实在重走美国的老路:在经历了劳动力短缺,大面积感染之后,生活会逐渐恢复正常。“封控你要损失多少的就业,你要损失多少的GDP。这么一想,我还是倾向于放开,因为封控成本太高了。”
他还觉得,即使药品供货充足,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现状。“退烧药这种东西只是让你好过一点。并不是我囤够了,全国13亿人每人一把布洛芬,大家就可以战胜冠状病毒了。只是让你好受一点而已。”
位于美国的智库“对话中国”所长王丹在12月23日接受美国之音栏目“时事大家谈”的时候提到中国至今仍不愿意进口疫苗的问题,他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丢面子”。“抗疫三年,中共一直讲自己在疫情上表现的多么多么好,尤其表现在大规模的开发疫苗,几亿人打过。我还是比较倾向于他们是不能丢这个面子的。”
“疫情早晚是要过去的。我认为中共这次要建立的是关于疫情以及如何疫情防治的话语论述。因为前面白纸运动已经冲击到习近平‘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的效果,官方论述已经受到一定冲击了。如果你再靠引进西方的大量援助来缓解疫情的话,对政府之前试图建立的三年下来保护人民的叙述,将会是一个极大的冲击。我认为政府在重新建立或者巩固自己原有的叙述上,是非常谨慎小心的。”
(对华援助协会特别转载自美国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