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6日
00:13
中国总理李强2023年6月20日在柏林与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Olaf Scholz)在记者会上。
华盛顿 —
中国德国商会对在华运作的德国企业进行的一次最新调查发现,它们当中将近半数的企业正在采取措施,降低愈演愈烈的地缘政治紧张关系所带来的在华做生意的风险。
这项从9月5日至10月6日针对566家公司所作的调查显示,奉行去风险化战略的德国在华企业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建立独立于中国的供应链,将一些运作转移出中国,以及在亚洲其他地方开拓和扩大市场。
根据路透社的报道,83%接受调查的德国公司表示,地缘政治关系紧张是它们希望降低与中国做生意风险的主要原因,另有45%和24%的受访公司分别将主要原因归咎于中国经济萎靡和中国人更专注于自力更生。
德国商会的调查发现,德国在华企业采取降低对中国市场过分依赖的去风险化措施正在让亚洲其他一些国家成为受益者。调查发现,57.5%的公司希望增加对印度的投资;37.9%的公司希望增加对越南的投资。而希望增加对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投资的公司则分别为30.1%、23.3%和20.1%。
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中国连续七年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22年德中双边贸易额高达2980亿欧元,超过德美双边2480亿欧元的贸易额。2022年,德国自中国进口1910亿欧元,同比增加三分之一,德国对华出口1070亿欧元,同比增加约3.1%。
在中国德国商会对在华德企作调查前大约五个月,德国政府推出一项在对华经贸关系中“去风险化”的战略,同时鼓励德国企业降低对中国供应链和中国市场的过分依赖。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遭到西方国家的严厉制裁,而欧洲国家对俄罗斯天然气等能源供应的过分依赖给包括德国在内的许多欧洲国家带来严重的困难与挑战。欧洲国家在痛定思痛之后,开始思考在对华经贸关系中去风险化的问题。
美中战略竞争关系恶化、中国在南中国海和台海的强势行径以及习近平政府对国内政治经济生活加强控制,都让在华运作的西方公司忐忑不安。
中欧峰会2022年4月1日在布鲁塞尔举行。欧洲理事会主席夏尔·米歇尔(Charles Michel)(左)和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记者会后离开会场。
另一方面,中国外交部星期一确认,第24次中国-欧盟峰会本周四将在北京举行,双方领导人将讨论共同关心的战略和全球经济议题。
北京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夏尔·米歇尔(Charles
Michel)和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而国务院总理李强将同欧盟两位主席共同主持会晤,双方将就中欧关系中的方向性、战略性问题和共同关心的全球性议题深入交流。
汪文斌强调,中欧是伙伴不是对手,双方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
冯德莱恩在11月16日发表的一场政策演说中,强烈抱怨中国政府对电动车行业进行高额补贴,从而让中国生产的大量廉价电动车在欧洲市场泛滥。
“这是中国政策故意为之。中国今天的产业政策不仅制造了更多的工业竞争伙伴,而且让受保护领域的过剩产能倾销国际市场,并有可能破坏我们的工业基础,”冯德莱恩在演说中说。
路透社在报道中指出,包括德企在内的外资开始在对华经贸关系中去风险化已经对本来就萎靡不振的中国经济造成负面的影响。在今年7月至9月的第三季度,中国吸引的直接外资史无前例地出现了负增长。不过仍有54%受访的德企表示,它们仍准备对中国作进一步的投资,以便实现本地化生产。而去年表示有此计划的德企只占51%。
路透社引述经济学家的话说,实现生产本地化将有助于屏蔽地缘政治关系紧张带来的冲击。与希望增加投资的54%的德企相比,只有44%的德企表示它们要推动去风险化的战略。
(对华援助协会特别转载自美国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