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众院通过《维吾尔政策法》,要求国务院增设协调员维护维吾尔文化



2/16/2024


2024216 05:03



美国国会众议院2024年2月15日以414票支持、6票反对表决结果通过编号HR2766
《维吾尔政策法》。(众议院院会视频截图)

国会山  

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两项涉及中国新疆和西藏等人权的议案,呼吁中国政府停止对少数民族的镇压行动。其中一项议案要求行政部门增设新的“维吾尔事务特别协调员”,帮助提倡保护维吾尔文化和语言工作。

两部法案接下来将等候参议院审议和表决。

《维吾尔政策法》

众议院星期四(215日)以414票支持、6票反对的压倒性结果通过《维吾尔政策法》(Uyghur Policy Act)。这项法案由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亚太小组主席、共和党众议员金映玉(Young Kim)提出,获得106位跨党派议员联署支持。法案在去年11月底在众院外委会获得通过。

法案原本计划在本周二进行表决,但由于众议院当天针对国土安全部长亚历杭德罗·马约卡斯(Alejandro Mayorkas)的弹劾案进行辩论和表决而延迟了其它法案的院会投票。

来自加利福尼亚州的共和党联邦众议员金映玉星期二在院会致词时呼吁两党成员支持这项法案。

“《维吾尔政策法》在一个关键时刻提出,习主席正试图将新疆形象重塑成一个商业和旅游景点,并寻求从国际社会的记忆中抹去维吾尔人,”她在院会发言时说,“我们必须采取行动,利用美国的软实力凝聚国际对新疆维吾尔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支持,并赋予国务院所需的工具来更好的应对习近平的种族灭绝运动。”

这项法案的参议院对应版本由来自佛罗里达州的共和党联邦参议员马可·鲁比奥(Marco Rubio)提出。

金映玉众议员办公室在声明中指出,这项两院两党支持的法案将制定一项全面且多边的战略来提高国际社会对维吾尔人的迫害问题的关注,同时指示国务院有效的应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人权挑战,并对抗中共噤声维吾尔人发声的努力。

该法案指出,国会呼吁中国政府对外开放新疆自治区,允许媒体、议员、国会幕僚和国会中国议题委员会成员自由且不受控制的进行访问。法案也呼吁中国政府承认并努力确保维护新疆维吾尔和其他少数民族穆斯林的独特文化、宗教和语言。

法案同时呼吁中国政府停止在新疆自治区所有政府支持的镇压、监禁和拘留和平表达其民族和文化认同的人民的行为。

《维吾尔政策法》还敦促美国政府制定协调计划,与理念相近的国家共同在新疆维吾尔和其他少数民族穆斯林的人权问题上向北京施压,包括要求关闭所有在新疆的拘留设施和“政治再教育营”。

中国政府一再否认这一类关押营的存在,声称这些设施的目的在于应对宗教极端主义威胁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这部法案还要求国务卿与国会参众两院外交委员会两党领袖讨论后,指派一名“维吾尔事务特别协调员”(Uyghur Issues Special Coordinator),主要职责为努力促进维吾尔独特的民族、文化、宗教和语言特性的保护工作。

2021年,美国政府根据2002年的《西藏政策法》(The Tibetan Policy Act)和2020年的《西藏政策与支持法》(The Tibetan Policy and Support Act)任命了“西藏事务特别协调员”。

修正《西藏政策法》

众议院星期四以392票赞成、28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一项针对2002年《西藏政策法》提出的修正议案,其主要内容为授权政府努力反击来自北京有关于西藏的虚假信息。

这项名为《促进解决西藏-中国争端法》(Promoting a Resolution to the Tibet-China Dispute Act)的修正案指出,西藏人民是根据《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在内的国际法享有自决权的人民,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现行政策不允许他们行使这项权利。

修正案称,美国政策为西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冲突尚未解决,西藏的法律地位仍有待根据国际法确定。

这项修正案要求美国政府必须努力反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有关于西藏的虚假信息,包括西藏历史。该修正案以“国会意见”的形式指出,中国政府官员声称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的说法是历史性的错误,中国政府也没有达到美国的期望,即与达赖喇嘛或其代表进行有意义对话,以和平解决西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悬而未决的冲突。

这修正案由民主党众议员吉姆·麦戈文(Jim McGovern)和众院外委会主席、共和党众议员麦克尔·麦考尔(Michael McCaul)联手跨党推出。

一部议案若成为法律,必须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通过文本一致的版本,并交给总统签署。

众议院在星期四的表决结束后将进入为期两周的休会期。众议员们预计将在3月初才会重新返回华盛顿。参议院方面目前已处于休会状态,并预计将在226日重新开始议事。

(对华援助协会特别转载自美国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