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7日 03:42
庄志伟
美国哈德逊研究所中国中心与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星期五(7月5日)在台北举办“中国法律战与反分裂国家法对印太区域的危害国际研讨会”(美国之音特约记者庄志伟拍摄)。
台北 —
中国近期利用法律手段,对台步步进逼。继6月21日生效的惩治台独《22条意见》对台独份子祭出最重死刑的罰則后,中国海警7月2日还强势执法,于金门外海扣押1艘越界捕捞的澎湖籍渔船,隔天更驱离在海峡中线附近作业的台湾渔船,对台攻势一波波,让台湾穷于应对,也引发美、台学者的高度关注。
在美国哈德逊研究所中国中心与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星期五(7月5日)举办的“中国法律战与反分裂国家法对印太区域的危害国际研讨会”上,会学者及台湾政界人士即聚焦,如何应对中国对台日增的威胁。
哈德逊研究所中国中心主任余茂春星期五(7月5日)於台北的在“中国法律战与反分裂国家法对印太区域的危害国际研讨会”上指出,台海问题国际化是吓阻中国的关键(美国之音特约记者庄志伟拍摄)。
余茂春吁多边海上执法应对中共
台湾民进党籍立法委员王定宇在会中呼吁,中共于海上采行的灰色地带胁迫,受害者不只台湾,也包括日本、菲律宾、甚至澳大利亚,因此,自由民主盟友应合作应对。
王定宇透露,台湾海巡署已与美方签订合作备忘录,台、美、澳近期将在南太平洋进行三边联合行动,虽不便透露太多细节,但他说,三边行动意在对中国表态,其对台海上进逼的效果恐适得其反,只会让台湾得到更多国际合作。
他还说,台湾须盘点国内法律,尽快确认应对类似冲突事件的行为准则;例如,去年以来,菲律宾让新闻摄影记者登上菲国的海巡艇现场,直击中国海警在南中国海拦截等暴力行径,将真相公诸于世的作法,值得台湾参考。
哈德逊研究所中国中心主任余茂春也说,中国海警于海上强势执法已不单是台湾的问题,尤其本周再扣押一艘台籍渔船事件,也已引发国际关切,他呼吁,周边国家未来应共同决议出一套多边性的国际执法。
余茂春说:“大家(周边国家)可以共同形成多边性的执法,尤其在国际海域,它(多边性执法)不受主权的限制,更有可能性,所以我想可以展开,(尤其)美国跟台湾的海巡署有个协定,这是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
余茂春:印太民主盟国应“抱团”合作
余茂春说,中共最忌惮的是周边国家“抱团”合作,将让它无法逐一对付。例如,美国近年号召西方各盟国军舰频繁穿梭台海,旨在促台海问题“国际化”,迫使中国退回自己划的“红线”。
他说,哈德逊研究所也积极推动,将类似北约(NATO)的多边安全机制复制到印太地区。
余茂春直言,美国过去在亚洲最大的“毛病”是与盟友间仅建立双边关系,结盟面不够广,但近年从美、日、英、澳四国的奥库斯(AUKUS)联盟到美日韩三边关系,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已有所改善。
他也鼓励台湾不必过度依赖美国,应有自己的主张,并持续强化与周边友盟合作,只要台湾按国际法行事,美国都会支持。
郭丹青:中国对台法律战“重大升级”
在这场为期一整天的研讨会中,与会学者更深入讨论中国近期大打法律战的动机、手段与其所造成的危害。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教授郭丹青(Donald C. Clark)表示,相较于中国2005年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内容粗糙而模糊,今年推出的治独《22条意见》将犯罪打击面扩及全球各地的所谓台独行为,是对台恫吓战的“重大升级”。
位于台北的中央研究院法学研究员陈玉洁则说,中国的法律战本就是强制性的工具,旨在逼迫台湾屈服。
在此战略目标下,他研判,中共在国际上有三大举措:一是将两岸关系重界定为国内事务,以利于未来将美国等国协防台湾之举抹黑为“干涉内政”,一是压缩台湾的国际空间和台湾人的自决权。
陈玉洁指出,中国法律战非单一战略,而是佐以心理战、舆论战,发挥所谓“三战”的效力,具体作法包括颁布法律后,透过媒体放大影响力和威胁认知,以产生更广泛的寒蝉效应。
因此,她认为,中国势必扩大一波波法律战的攻势,例如,台籍人士杨智渊2022年8月于中国遭捕后,今年4月进一步成为以“分裂国家罪”起诉的首例,随著中共出台治独《22条意见》后,他接下来恐成为首宗台独份子受审的指标案例。
陈玉洁说: 中国法律战的“目的不是通过法律解决任何争端,而是操纵更广泛的战略环境,迫使对方屈服,看看南(中国)海仲裁案就知道了,菲律宾起诉中国,而中国从未出庭,也否认仲裁裁决的合法性。”
日本《产经新闻》前台北支局长矢板明夫也于会中表示,中国对台湾大打法律战的原因之一,是过去几年对台的恫吓手段,如大挖台湾邦交国墙角、取消经济让利、军事恫吓和制裁台湾政治人物等,都未能对台湾造成实质伤害,因此持续加码。
中国以死刑威吓“台独”传外资急撤台籍员工
他说,近期令人哗然的是,治独《22条意见》竟对台独份子祭出死刑极刑,中国深知民主国家重视人命,因此就2010年的中日海上纠纷、2021年的孟晚舟事件,都曾威胁要将在押的日本、加拿大公民判处死刑,以迫使日、加政府妥协。
矢板明夫警告,中方此举恐对各国的学术界、新闻传媒和商界都带来冲击,例如许多学者和研究生可能担心踩到“台独”红线,而放弃与台湾政治有关的研究主题,而媒体记者下笔时,心理压力也大增,包括在华经商的外资也会更谨言慎行。
据《路透社》星期四(7月4日)引述不具名的律师和两名外企高管的说法报道,《22条意见》出台后,部分在华运营的外企不仅急于确认公司的法律风险和曝险程度,还考虑将台籍员工撤出中国。
报道称,截至2022年,约有17.7万位台湾人还在中国工作,此法对他们的影响不容小觑。
对此,位于台北的远景基金会执行长赖怡忠表示,中国早于2018年,就以“反分裂国家”为名,要求如航空公司等许多外企修改对台湾的称呼。中国近年对外企的干预,也未因经济疲软而松手,且令人担忧的是,外企为降低风险,未来恐索性不再雇用台籍员工。
中国曲解联大第2758号决议 为侵台做准备
比起商业利益,中国恶意曲解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以为“一中原则”背书,对台湾的影响更严峻。对此,赖怡忠说,中共的最终目的在为对台动武预作法律准备。
赖怡忠说:“联合国很有可能出现,当它(中国)在攻打台湾的时候,宣称这是中国内政问题,对援助台湾的国家,开始去制裁,你(台湾的友盟)会变成被挑战的一方,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前台湾国安会秘书长邱义仁也同意,中国以遭国际制裁的俄罗斯为鉴,近期在外交场合,言必称2758号决议,其打的算盘是,若将台海定位为“内部事务”,未来攻打台湾就不算“侵略”,或可避开国际制裁。
邱义仁于会中指出,迹象显示中国高度重视国际间的法律战,已积极布局、测试中,相形之下,台湾国防部对于战争法的研究,仍停留在如何应对“第一击”、“要不要宣战”等,已不合时宜。
邱义仁说:“比如说,中国围台(军演)的时候,在台湾东部海域(部署)四艘海警船,演习结束还不离开,法律上的意义是什么?(即)我(海警船)不是军舰,你(台湾海军)不能对我怎么样,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是越来越细致,我觉得,(台湾)国防部有关于战争法的研究,也要越来越细致。”
面对中国法律战及升温的“武统”威胁,邱义仁警告,台湾人若坚持民主自由的生活,就须向乌克兰学习,打造全社会的民防韧性。
赖怡忠也警告,台海现处于“不和平”的状态,除每日有程度不一的侵略外,战争的风险也不减。
赖怡忠说,眼前最大的挑战是,中国频繁对台湾、日本和菲律宾等周边国家发动各类灰色地带冲突,但因各国缺乏明确的反制,让中国至今不曾付出任何代价。他呼吁,周边各国须团结一致,采取共同反制作为,才能有效“吓阻”,迫使中方三思侵略的代价。
(对华援助协会特别转载自美国之音)
余茂春吁多边海上执法应对中共
台湾民进党籍立法委员王定宇在会中呼吁,中共于海上采行的灰色地带胁迫,受害者不只台湾,也包括日本、菲律宾、甚至澳大利亚,因此,自由民主盟友应合作应对。
王定宇透露,台湾海巡署已与美方签订合作备忘录,台、美、澳近期将在南太平洋进行三边联合行动,虽不便透露太多细节,但他说,三边行动意在对中国表态,其对台海上进逼的效果恐适得其反,只会让台湾得到更多国际合作。
他还说,台湾须盘点国内法律,尽快确认应对类似冲突事件的行为准则;例如,去年以来,菲律宾让新闻摄影记者登上菲国的海巡艇现场,直击中国海警在南中国海拦截等暴力行径,将真相公诸于世的作法,值得台湾参考。
哈德逊研究所中国中心主任余茂春也说,中国海警于海上强势执法已不单是台湾的问题,尤其本周再扣押一艘台籍渔船事件,也已引发国际关切,他呼吁,周边国家未来应共同决议出一套多边性的国际执法。
余茂春说:“大家(周边国家)可以共同形成多边性的执法,尤其在国际海域,它(多边性执法)不受主权的限制,更有可能性,所以我想可以展开,(尤其)美国跟台湾的海巡署有个协定,这是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
余茂春:印太民主盟国应“抱团”合作
余茂春说,中共最忌惮的是周边国家“抱团”合作,将让它无法逐一对付。例如,美国近年号召西方各盟国军舰频繁穿梭台海,旨在促台海问题“国际化”,迫使中国退回自己划的“红线”。
他说,哈德逊研究所也积极推动,将类似北约(NATO)的多边安全机制复制到印太地区。
余茂春直言,美国过去在亚洲最大的“毛病”是与盟友间仅建立双边关系,结盟面不够广,但近年从美、日、英、澳四国的奥库斯(AUKUS)联盟到美日韩三边关系,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已有所改善。
他也鼓励台湾不必过度依赖美国,应有自己的主张,并持续强化与周边友盟合作,只要台湾按国际法行事,美国都会支持。
郭丹青:中国对台法律战“重大升级”
在这场为期一整天的研讨会中,与会学者更深入讨论中国近期大打法律战的动机、手段与其所造成的危害。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教授郭丹青(Donald C. Clark)表示,相较于中国2005年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内容粗糙而模糊,今年推出的治独《22条意见》将犯罪打击面扩及全球各地的所谓台独行为,是对台恫吓战的“重大升级”。
位于台北的中央研究院法学研究员陈玉洁则说,中国的法律战本就是强制性的工具,旨在逼迫台湾屈服。
在此战略目标下,他研判,中共在国际上有三大举措:一是将两岸关系重界定为国内事务,以利于未来将美国等国协防台湾之举抹黑为“干涉内政”,一是压缩台湾的国际空间和台湾人的自决权。
陈玉洁指出,中国法律战非单一战略,而是佐以心理战、舆论战,发挥所谓“三战”的效力,具体作法包括颁布法律后,透过媒体放大影响力和威胁认知,以产生更广泛的寒蝉效应。
因此,她认为,中国势必扩大一波波法律战的攻势,例如,台籍人士杨智渊2022年8月于中国遭捕后,今年4月进一步成为以“分裂国家罪”起诉的首例,随著中共出台治独《22条意见》后,他接下来恐成为首宗台独份子受审的指标案例。
陈玉洁说: 中国法律战的“目的不是通过法律解决任何争端,而是操纵更广泛的战略环境,迫使对方屈服,看看南(中国)海仲裁案就知道了,菲律宾起诉中国,而中国从未出庭,也否认仲裁裁决的合法性。”
日本《产经新闻》前台北支局长矢板明夫也于会中表示,中国对台湾大打法律战的原因之一,是过去几年对台的恫吓手段,如大挖台湾邦交国墙角、取消经济让利、军事恫吓和制裁台湾政治人物等,都未能对台湾造成实质伤害,因此持续加码。
中国以死刑威吓“台独”传外资急撤台籍员工
他说,近期令人哗然的是,治独《22条意见》竟对台独份子祭出死刑极刑,中国深知民主国家重视人命,因此就2010年的中日海上纠纷、2021年的孟晚舟事件,都曾威胁要将在押的日本、加拿大公民判处死刑,以迫使日、加政府妥协。
矢板明夫警告,中方此举恐对各国的学术界、新闻传媒和商界都带来冲击,例如许多学者和研究生可能担心踩到“台独”红线,而放弃与台湾政治有关的研究主题,而媒体记者下笔时,心理压力也大增,包括在华经商的外资也会更谨言慎行。
据《路透社》星期四(7月4日)引述不具名的律师和两名外企高管的说法报道,《22条意见》出台后,部分在华运营的外企不仅急于确认公司的法律风险和曝险程度,还考虑将台籍员工撤出中国。
报道称,截至2022年,约有17.7万位台湾人还在中国工作,此法对他们的影响不容小觑。
对此,位于台北的远景基金会执行长赖怡忠表示,中国早于2018年,就以“反分裂国家”为名,要求如航空公司等许多外企修改对台湾的称呼。中国近年对外企的干预,也未因经济疲软而松手,且令人担忧的是,外企为降低风险,未来恐索性不再雇用台籍员工。
中国曲解联大第2758号决议 为侵台做准备
比起商业利益,中国恶意曲解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以为“一中原则”背书,对台湾的影响更严峻。对此,赖怡忠说,中共的最终目的在为对台动武预作法律准备。
赖怡忠说:“联合国很有可能出现,当它(中国)在攻打台湾的时候,宣称这是中国内政问题,对援助台湾的国家,开始去制裁,你(台湾的友盟)会变成被挑战的一方,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前台湾国安会秘书长邱义仁也同意,中国以遭国际制裁的俄罗斯为鉴,近期在外交场合,言必称2758号决议,其打的算盘是,若将台海定位为“内部事务”,未来攻打台湾就不算“侵略”,或可避开国际制裁。
邱义仁于会中指出,迹象显示中国高度重视国际间的法律战,已积极布局、测试中,相形之下,台湾国防部对于战争法的研究,仍停留在如何应对“第一击”、“要不要宣战”等,已不合时宜。
邱义仁说:“比如说,中国围台(军演)的时候,在台湾东部海域(部署)四艘海警船,演习结束还不离开,法律上的意义是什么?(即)我(海警船)不是军舰,你(台湾海军)不能对我怎么样,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是越来越细致,我觉得,(台湾)国防部有关于战争法的研究,也要越来越细致。”
面对中国法律战及升温的“武统”威胁,邱义仁警告,台湾人若坚持民主自由的生活,就须向乌克兰学习,打造全社会的民防韧性。
赖怡忠也警告,台海现处于“不和平”的状态,除每日有程度不一的侵略外,战争的风险也不减。
赖怡忠说,眼前最大的挑战是,中国频繁对台湾、日本和菲律宾等周边国家发动各类灰色地带冲突,但因各国缺乏明确的反制,让中国至今不曾付出任何代价。他呼吁,周边各国须团结一致,采取共同反制作为,才能有效“吓阻”,迫使中方三思侵略的代价。
(对华援助协会特别转载自美国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