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专家卢长林不过仅揭示了中共卫生系统黑幕的冰山一角



1/22/2025


(对华评论—2025-1-22)近来网络不断披露各种集采药品存在的问题,引发各界对中国药品集采政策的深层思考,唤起社会广泛关注与热议。然而,碍于中共极权统治的严酷管控,有关医药专家对中国药品集采的根本性症结仍在回避。

据中共官方媒体披露,元月中旬,民建中央委员、北京市委常委,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冠心病专家卢长林委员做客北青网两会直播间,带来了关于国家集采购药的提案。 他指出,在集采药中,明显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疗效欠佳,如降压药,使用集采药的患者血压难以控制至正常水平或波动较大。二是不良反应较大,有病人换用集采药后,甚至出现过敏反应。

还有今年上海两会期间,来自医疗界的几十位政协委员们基于临床实践,坦言某些集采药药效不稳定,呼吁给原研药留出通道。提案中说,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某些集采药的药效不稳定,特别是在高血压、糖尿病药物,内镜检查肠道准备的泻药、麻醉药等,在临床使用中经常有反映药效不佳的情况,有些往往加大药量也不起效,面对如此情况医生很无奈,因为没有选择权,向上反映也没渠道。

该提案的主笔人、上海政协委员、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郑军华接受财新采访时,用麻药不睡、血压不降、泻药不泻来形容此现象。

另有上观新闻元月16日对郑军华提案作出详细报道: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举行聚焦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开创上海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专题会议。市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提到,目前国家医保局已组织开展第10批药品集采,覆盖435种药品。药品集采存在诸多挑战。

一是存在药品质量与临床治疗压力。临床反馈确实存在部分药品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患者对药品的质量存疑,影响服药依从性,疗效受到影响。二是存在药品选择限制与患者信任危机。医院调整药品品种、优先使用集采品种,这对治疗方案选择带来制约,也引发了患者的不信任。三是报量与处方管理不匹配。随着疾病指南更新、患者疾病谱改变、合理用药安全的要求,会导致难以完成采购量。四是药品供应保障与实际需求有差距。部分药品经常出现供货不足的现象、且限量分配,难以保障临床用药需求。

他建议,主管部门做好的结合。应进一步优化完善集采政策,改变单纯低价、熔断等机制,建议以价格、质量、成本、发展为导向,避免恶性竞争。

比如,能否借鉴基建招标的相关原则,是否应有2-3家企业中标、有一定的应急缓冲余地。要平衡仿制药、基础药和创新药医保份额。应加大对集采药品的质量监管力度,确保集采药品从生产到使用的全过程可追溯,避免低质量药品流入市场,严惩不良企业。

同时,建立更加灵活和稳定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合理分配药品采购份额,适当放开原研药与非原研药比例。对于一些病情复杂的特殊病种,如罕见病、癌症等,考虑开通特殊通道或者以补充保险等方式来保障患者获取原研药的权利。畅通有经济能力的患者自费购买原研药的渠道。建议医保部门可以根据原研药还是仿制药,进口药或者国产药给予不同的报销比例。

他同时建议,医疗机构做好临床研究的结合,不断把关推进。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集采政策、合理用药原则等方面的培训,使医务人员具备配伍集采和原研药品替代联合等使用能力。利用智能化临床决策支持系统辅助医生合理用药。经医生评估,原研药对患者的治疗是必要的,如特殊的剂型、辅料等导致的低过敏风险,应鼓励医生使用。医院应建立集采药品使用的监测和评价体系,定期做好集采药品供应情况、不良反应上报数据、临床用药疗效缺陷的整理、统计和分析工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结合特色学科常用药,牵头开展集采药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等多维度的真实世界研究。

郑军华还表示,要积极回应公众疑问,提高公众支持度,及时发布集采药品信息和质量抽检结果,提高政策透明度。鼓励一部分人购买高端商业保险,补充基本医保不足。

从中共官媒对政协委员提案的委婉表达中可以看出,中国药品集采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治疗效果严重不佳,对病人生命财产业已造成严重损害,已经构成全民性医疗危机。

稍微留意中国社会问题便不难发现,近年来随着所谓药品集采对仿制药的增量要求与对进口药的限制不断提升,已经导致大量病人怨声载道而又哭诉无门。

一位西北某市的医生说,自从集采之后医院连进口药都不进了,外面药店买药的时候,如果是进口药,哪怕不是处方药,也需要医院的处方,没有处方的话,药店有药也不给你买。但是医院都有规定,不让开处方,还发了红头文件,说是所有开具的处方都要拿到医院药房审核,如果同类药有集采的,那处方就作废,同时还会登记开方医师信息和处方信息,如果频繁开具处方到一定程度,会扣分,扣分到一定程度会取消处方权。

这意味着现在基本开不了外购处方了,在药店里没有处方也买不上药。这是逼着人吃没作用的集采药。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你想自己花钱,买那些品质好的药,也没有可能了。这就意味着不仅仅是医保的塌陷,而且是医疗的塌陷。

中国之所以推出如此集采药政策,从表面直接可见效果是降低医保报销,减缓中国医保亏空压力,然而,更深层久远的用意却是促使老弱病残者医治无效,大批消亡,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中共当局养老救助等等负担,使极权统治集团卸下对社会应承的责任,而将国民净化成尽可能能给极权贡献价值的群体。由此暴露出极权统治集团将国民只当韭菜收割与人矿掘取而尽力逃避承担任何社会责任与义务的本质。

对于中共极权实施的事关国民生命安全的集采药品政策,中国近年稍有条件的一些中产已出现为了医疗移民。也就是说,仅仅是为了有病能吃上有效药,放心药,有病能得到有效的医治,而不得不选择移民。然而,中国绝大多数民众是无法选择移民的,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民众只能承受这种有病无效医疗的结果。

鲜活的事实一再证明,中国医药集采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国民的生命安全,那些政协委员与医疗专家的提案,碍于极权管控,只能从侧面反映一些无法掩盖的问题,而更深层的极权本质却不能触及,更无法提出要结束类似集采置国民于死地的政策出台,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极权制度本身。

对华援助协会特约评论员

202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