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对华援助协会创办人傅希秋牧师新书 《共产中国虚幻的宗教自由》封面 (对华援助协会) |
(德州-2025 年
2 月 2 5 日)对华援助协会(ChinaAid)创办人傅希秋牧师(博士),本周末将在台湾发表新书《共产中国虚幻的宗教自由》,并在台北、台南两地举行三场发表会。
傅希秋博士的新书《共产中国虚幻的宗教自由:包容多元的政治方能有效实现》,以他在 2018 年英国杜伦大学(University
of Durham)的博士论文内容为主体,探求一个在后共产主义的民主化、多元化,甚至基督化的中国如何实现保护所有的世界观或者宗教自由的问题。
「红色恐怖万岁!」1949 年,中国共产党统治者将这一和其他政治口号用作冲突和冲突管理的杠杆。
中国文化大革命运动引发了中国公民的愤怒、恐惧和恐怖。目前,与中国共产党(CCP)控制下的中国政权力图在人权问题上展现一个积极面貌,但中国社会黑暗的现实却揭示了一个不关心宗教自由的残酷专制的国家。
在后共产主义、基督教化、民主的中国,什么指导哲学最能帮助为所有人争取、提供和保护宗教自由?
傅希秋博士认为,即使各种以基督教为导向的理论看起来前景可能很有希望,但它们未能为保护所有信仰和无信仰的人的宗教自由提供充分的多元主义基础。西方政治自由主义的主导理论同样未能证明对所有信仰和世界观都具有足够的包容性。
作为替代方案,他在书中为「包容多元」主义辩护,包容多元主义是他以原则性多元主义为模式的情境化理论。 他认为,这种模式有可能帮助确保所有人的宗教自由成为现实。
傅希秋博士在书中谈到,中国要想真正拥有宗教自由,政治体制就必须转向实质意义上的民主化的改革,他提出「包容多元」理论(inclusive pluralism),概括了在未来中国促进宗教自由的潜力,包括允许每个宗教或思想学派,可以在公共领域自由发言,宗教信徒得以自由地实践其宗教信仰。
他长期致力于关心中国宗教自由与中国未来。他期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中共领导阶层能阅读此书,以提供他们了解「包容多元」是对中国宪法第 36 条的真正落实,是对宗教自由的保护,这种倡导及实践跟国际宗教自由的定义和实践相符合。如果做不到这点,而流于目前的这种虚假的宣传性宗教自由,实际上它是一种宗教逼迫政策的施行,它对中国国家的稳定根本不起作用反而加剧其分化。
傅希秋博士的新著作的中文版由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出版。济南教会黄春生牧师、台湾基督长老会信仰与教职委员会主委郑仰恩博士(牧师)、台湾基督教长老教会总会第
37 届议长等牧者推荐。
傅希秋博士这次赴台,适逢台湾二二八事件 78 周年,他将于
2 月 28 日下午2时28分,在台北的济南教会讲道,隔天起再展开三场新书发表会暨座谈会,3 月 1 日在台北、3 月 4 日和
5 日在台南。
傅希秋博士在中国出生成长,曾在 1989 年六四天安门民主运动期间在山东高校担任学生领袖,后来在北京党校任教,并暗地成为北京家庭教会的领袖之一,他与妻子在
1996 年被以「非法传教」的罪名遭监禁两个月,隔年从香港以宗教难民的身分被克林顿政府救援到美国,并在
2002 年在费城成立「对华援助协会」,致力揭露中共侵犯人权的行径,同时期盼促进中国的宗教自由。
(对华援助协会特约通讯员高珍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