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一座清真寺改造成中式风格(来源:网络) |
(中国 – 2025 年 4 月 11 日) 近期,中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针对回族聚居区的清真寺展开有计划的关闭、拆除或强制重新改造行动,引发国际社会对中国宗教自由状况的关切。
据悉,中国政府将清真寺的圆顶和宣礼塔等阿拉伯式建筑特征视为外国势力对中国伊斯兰教产生负面影响的证据,并以此为由,持续推动伊斯兰教的“中国化”改造,旨在去除其“阿拉伯化”、“沙特化”的色彩,将清真寺建筑风格转变为中国传统样式。
公众号近日发布消息及多张照片显示,辽宁省大连市一座清真寺的改造工程已于近期竣工。原有的阿拉伯式圆顶已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具有中国风格的屋顶,而其他主体建筑则基本保持原样。
同时,中国政府推动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举措甚至延伸至地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近日传出部分公交站台进行更名的消息,原名为“阿拉伯广场站”的站点已更名为“清真寺站”,而“穆斯林小区站”则被更名为“城乡路站。”
中国政府还大力整治所谓“清真”概念的泛化现象,要求清真寺的建筑必须体现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此前,有信徒因讲解旧版《古兰经》而在中国新版《古兰经节选简注》出版后被警方带走,官方认定此行为是“非法讲经”。
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近期再次将中国列为“特别关注国”,强烈批评中国政府强行同化少数民族的宗教文化,并对不服从者进行严厉打压。
据了解,针对清真寺的“中国化”改造运动持續多年, 2018 年,包括云南省沙甸大清真寺和纳家营清真寺在内的多座清真寺都进行了改建,其原有的圆顶被汉式屋顶取代,宣礼塔也被改造成中国传统式塔楼。中国官方声称,此举旨在抵制“外国建筑风格”,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建筑。
值得注意的是,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纳家营清真寺的穹顶和双塔改造曾于 2023 年 5 月引发当地穆斯林民众的强烈反对,并与政府发生激烈冲突。
种种迹象表明,这场运动的核心目标是消除中国伊斯兰教的阿拉伯文化特征。国际社会普遍担忧,此类政策严重侵犯了中国穆斯林群体的宗教信仰自由和文化权利。
(对华援助协会特约通讯员高珍赛)